卷技术、卷价值,才有活路
作者 宋杰
发表于 2025年7月

走进天能锂电湖州基地二期车间,480米长的厂房内,两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天能锂电制造公司总经理李林贺介绍,这里15天便能完成一个电池生产周期。

驱车数小时往西北方向,来到滁州星恒工厂注液车间,记者身着防尘服穿过轰鸣的风淋系统,走进8GWh(吉瓦时,1 GWh=100万度电)年产能的星恒滁州制造车间。双螺杆分散设备高速运转,激光测厚仪探头不断闪烁,监控极片精度,超声波焊接替代传统铆接,消除安全隐患。自动化产线效率飙升70%,专供雅迪等品牌电动车的成品堆满仓库,单晶锰酸锂+磷酸锰铁锂体系电池正从这里驶向全球。

连日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唯有卷技术、卷价值,才有活路。当行业深陷价格内卷泥潭,天能的绿色制造实践与星恒的效率革命,正指向另一条出路——价值竞争。

中小企业“卷”不起 

锂电行业内卷有多狠?有供货商亏损11亿元、债务逾期后,把甲方巨头告了。

首批科创板企业瀚川智能在2024年年报里写着:“当前新能源锂电行业内卷严重,公司新能源电池装备和充换电装备业务近年来发展不及预期,较大程度影响公司利润和现金流。”

标题
星恒锂电池注液工序
星恒锂电池注液工序

财报数字更残酷:这家曾计划投资7.24亿元扩建换电站的企业,2024年亏了11亿余元,应收账款堆到3.65亿元,出现1.76亿元债务逾期。

今年5月,瀚川智能状告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追讨6000余万元合同欠款。瀚川智能公告称,目前已收到相关法院及仲裁机构的案件受理通知。

截至发稿,宁德时代未对相关诉讼及记者问询作出公开回应。

瀚川智能的困境并非孤例。一位不愿具名的锂电池企业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行业龙头在动力电池市场占了巨大份额,溢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强。有许多中小企业不仅得扛着原材料(如碳酸锂)的价格坐过山车,更因为缺少议价能力,不得不忍受所谓的“优质客户”动辄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回款,感到“压力山大”。

上述锂电负责人说:“相比较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生存处境更值得关注。这些企业的生存困境若得不到解决,就谈不上是良性健康的生态。”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24家样本企业锂电池业务营收同比下滑8.7%,但同期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却逆势暴涨32.6%,达到1175GWh。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