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不只是“产品搬家”
作者 石青川
发表于 2025年7月
“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展台  本刊记者 石青川I 摄

“这个辣吗?听说国外不吃辣。”

“这个之前出口东南亚,那边也吃辣,不过确实与重庆有一定差别。”

在“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现场,一位消费者对一包标注着外语介绍的调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解放碑新世纪超市里,标着法语的陶瓷餐具、全英文包装的冷冻海鲜等20多种“洋产品”摆在“外贸优品”专区中。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海外畅销的“中国造”。在内外贸一体化的趋势下,这些“出过洋”的产品如今也算衣锦还乡,家乡人也能尝尝鲜。

何为内外贸一体化?通俗地说,就是企业能够在开展内贸和外贸之间灵活切换,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无缝衔接。

2023年,商务部启动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包括重庆在内的9个地区先行先试,自此内外贸企业“无缝衔接”的故事便开始了。

“学会两条腿走路”

5月底,重庆举办了一场“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云集重庆,面对面洽谈投资西部的机会。当天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人头攒动,逛展人数最多的展台,正是“外贸优品中华行”。

玻璃展柜里的特色食品、精致纺织、新能源汽车配件,展台上造型别致的摩托车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重庆安第斯摩托销售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彭远潇一边介绍着他们远销海外的通路车(指代步用、排量小、销量大的摩托车车型),一边在手机上回应着几个意向经销商。

曾经主打海外市场的彭远潇今年也借着“外贸优品中华行”的东风,开拓起国内市场,“学会两条腿走路”。

有这样意图的企业不在少数。

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做刀具的企业,不少产品远销海外。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