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读懂”你的微博
作者 郑雪
发表于 2025年7月
视觉中国

月初即花光生活费、因拮据放弃购买藤椒鸡、常使用粗俗语言……微博粉丝仅34人的素人用户小风看到微博智搜对她的描述和总结时,很震惊。

“我不喜欢这种被AI‘偷窥’的感觉。”微博用户睡神对本刊记者说,她也看了微博智搜对自己的“AI总结报告”。睡神的感受是不少网友的心声。

今年4月,微博智搜功能因用户反映“抓取私密微博”引起热议。不少用户质疑微博智搜整理收集其未对外公开的信息,表达对于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这场风波并非孤例,此前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APP也曾因能搜出用户个人手机号引发公众对AI应用的隐私泄露担忧。

当技术能在一分钟内生成陌生人的性格画像,当看似开放的社交记录在AI解析下显现出可能未宣之于口的隐私轮廓,AI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该如何在 AI 浪潮中守护数据边界?

AI“读懂” 能力引发用户不安

微博智搜是微博研发的一款基于大模型技术与微博内容生态的AI搜索产品,可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总结。除对热搜词条智能总结外,智搜还能对个人账号进行总结,用户只需输入微博昵称,即可获得一份由AI生成的“人物画像”,内容涵盖身份属性、发言风格、观点倾向、兴趣爱好等维度。

今年2月,微博智搜接入DeepSeek R1模型,当前已向所有微博用户开放。

根据《2025微博智搜吃瓜报告》,2025年2月,智搜日均使用量突破800万,同比增长306%;用户使用频次同比增长33%。

举例而言,在微博智搜输入昵称“来去之间”,智搜总结称:“‘来去之间’是新浪微博CEO王高飞的个人账号昵称,其身份和平台影响力使其成为微博生态中的重要角色。”

随后,智搜从平台角色、文化符号与衍生内容多个角度对“来去之间”展开解读:先是提到,该账号简介自称 “社区居委会王大伯,在线接诉”;甚至分析,因“来”字形似“夹”,网友戏称其为“夹总”,该称呼隐含对微博内容审核机制的“调侃”;此外还提到,财经博主“财宝宝”与其互动频繁;等等。

然而,这种“读懂”能力却让不少用户感到不安,有博主发现,智搜总结的内容有明显错误信息。

引发更多忧虑的是,有博主发出一则用户爆料,私密账号内容被读取分析,仅自己可见的微博也被AI纳入总结。

对此,微博方面先后两次回应。4月22日,微博方面表示:微博智搜所收集和分析的数据一直局限于用户公开可见及公开发布的内容。4月25日,微博方面再度回应称:收到不少网友关于“智搜搜索用户昵称”结果的反馈和负面看法,已经对该功能进行调整。

即便微博官方两次回应,仍有用户并不“买账”。 不少用户自发发起“拒绝 AI抓取声明”,声称自己账号的所有内容均不授权微博用于AI。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