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充分吸收借鉴头部广电和先进媒体的改革经验,坚持“思想 .+ 艺术 + 技术 + 平台”的融合创新,在全国较早提出系统性变革的“135”改革计划并付诸实践,锚定“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文化集团”发展目标,把牢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个基本属性”,重塑业务流程、传播矩阵、产业集群、技术底座、考核体系“五大改革任务”,一体推进“政治建台、新闻立台、精品优台、融合塑台、科技固台、产业富台、改革兴台、人才强台”战略部署,逐步实现小屏传播赶超大屏音频、企业收入赶超广告收入、现代管理制度代替传统事业管理等关键性转折,闯出了一条广电赣军改革、创新、突破之路。
落实精简精办,重塑业务流程
1983年以来,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大规模物理性扩张态势持续了近40年,对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兴媒体的发展,逐渐冗余、同质化的频道频率资源与媒体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很难适配,传统广播电视的优势地位不断受到冲击和蚕食。近年来,各级各地广电部门积极推动频道频率资源整合、结构优化和精简精办,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但总体上看,频道频率总量偏多、质量参差、效益下滑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与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在本轮改革中,江西广电把推动频道频率精简精办作为系统性变革的先手棋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突破口,理顺生产关系、整合生产资料、激发生产活力,持续解放和发展广电生产力。
一是坚持“谋定快动”。改革前,江西广电主要领导带队调研全国卫视和新媒体平台,密集邀请行业领域的实操型专家系统授课,定期开展创意英雄会、青年主题沙龙等创意活动,派出中层骨干去头部媒体和知名院校脱产实习、轮训深造,在充分借鉴吸收头部广电和商业平台先进经验基础上,积极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改革氛围,确保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力,为系统性变革的迅速启动、持续深化奠定了基础。从2024年12月12日宣布系统性变革方案,2025年1月25日,撤销江西都市频率、江西农村频率呼号,1个月内完成所有报批手续和人员安置等相关工作,做到了真改、实改、快改。
二是坚持“一频一策”。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既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也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传统广播电视的频道频率根据受众定位和细分市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内容生产传播和市场营销体系,创新、创优、创收的能力水平不尽相同,发展转型的潜力优势差异很大。江西广电落实“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首轮关停的3家频道频率逐一制定专门改革方案,充分征求涉改单位,特别是干部职工个人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撤销呼号与暂停播出两种方式。其中,撤销呼号的江西都市频率、江西农村频率整体并入业务相近的电视频道,分别组建聚焦民生新闻与服务的都市现场融媒体中心、聚焦“三农”新闻与服务的五色融媒体中心;江西移动频道的人员则整体并入依托频道发展起来的江西广电数字科技公司,暂停频道播出。
三是坚持“以融促荣”。“减”是为了更好地“融”。江西广电以频道频率的精简和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为契机,探索“频道制”到“中心制”的管理模式转换,压减同业竞争和同质化内容,集中独家资源、优势兵力、特色内容,构建布局更合理、定位更精准、调度更有力、市场更认可的专业化融媒体中心,探索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运营的一体化组织架构。2024年12月26日,组建两周的五色融媒体中心完成江西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的承办工作,原来两家单位竞相争抢的活动,成为合署运营后的第一单业务。在两家单位的全媒体矩阵合力宣推下,这场开幕式直播吸引3500多万人次观看。

落实移动优先,重塑传播矩阵
当前,各级主流媒体基本完成自主平台和全媒体矩阵创建,但普遍存在发展定位不清晰、竞争策略模糊等问题,这对自身资源造成稀释,难以形成比较优势,导致用户体量小、活跃度不够,新媒体账号影响普遍大于新媒体平台影响,现象级主流媒体平台仍较为缺乏,内容变现、自我造血能力依然不足。在本轮改革中,江西广电直面问题、扬长补短,坚持移动优先、融合转型,聚力在网上再造一个江西台。
一是系统构建“ 1+5+N33 的移动传播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