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性变革推进党媒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作者 张天清
发表于 2025年7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江西日报社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系统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着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以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媒体融合新机制

系统性变革需要系统谋划、系统集成。近年来,江西日报社运用系统思维科学决策,强化顶层设计,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运营模式、技术平台、媒体形态等多方面发力,加快建立媒体融合新机制。

创新组织架构。江西日报社现有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等“九报八刊”传统媒体,以及大江网、江西新闻客户端、赣鄱云等各类新媒体形态端口100多个,初步形成了一个“报、刊、网、端、微、云”融合发展的全媒体矩阵。在管理模式上,江西日报社打破传统组织架构,不再单纯将党报同各子报刊网端进行层级划分,也不是各媒体分兵作战、相互隔离,而是根据各媒体自身特色,按重要性、联结性、影响力等因素,构建核心层、紧密层、协作层三个媒体圈层,实行统筹协调。以选题、策划、项目为纽带,打破媒体间、部门间壁垒,组合精干力量,设立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专班、评论言论工作专班、大端大号工作专班、“寻赣记”工作室、AIGC工作室等,进行扁平化管理,科学分工,整合优势,攻坚破题。

创新运行机制。牢固树立“全社一盘棋”思想,统筹江西日报社各媒体和传播平台,再造“策、采、编、发、推”全流程,形成集约化运转体系。一是统一指挥。建立全媒体指挥中心,对任务分配、人员协调、进度监控、效果评估进行全面统筹。二是统一策划。坚持“三会”制度,每月初召开月度策划会、每周一召开周选题会、每天召开编前会,传统媒体、新媒体同台策划。三是统一采集。重大主题、重大活动报道实行跨部门、跨媒体协作,强化素材汇聚,提高生产效能。四是统一传播。优秀作品进行全平台推送,形成多元分发的叠加传播效果。

创新运营模式。江西日报社不断拓展服务范围,贯通政府信息资源,提升媒体公共服务能力,形成媒体与公众的强链接。围绕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在全国首创“政府 网媒”问政监督模式,搭建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设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平台,重点打造“问政江西”栏目,近五年来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诉求近1.2万件。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创新打造全国首个“政企媒互动”营商全媒体平台,创建江西营商“营商帮办”应用,一年来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超千起,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一等奖,并入选全国首批“媒体 + ”创新案例。2024年7月,江西日报社联合江西省委社会工作部打造“问计江西”平台,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围绕基层治理、社区改造、入学就业、出行安全等群众密切关心的话题,同步开展征集活动100余项,相关建言引起全省40余个职能部门积极回复。

创新技术平台。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技术革命正成为驱动媒体融合的新质生产力。2024年6月,江西日报社主导建设运营“江西融媒大脑”,将江西日报社“赣鄱云”和江西广播电视台“赣云”合而为一,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媒体,横向连接政府部门、企事业机构,实现场景协同、资源共享、数据共融、内容汇聚、运营共助,形成一体化的融媒技术支撑平台,为各级新闻媒体赋能。同时,实施省市县媒体技术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共享开源技术,共建开放生态”,深化打造全省“一朵云、一张网、一体化”的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江西融媒大脑”还将依托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依托以AR、VR、区块链为代表的元宇宙技术建立“元宇宙实验室”,依托以云计算和5G为代表的云端化技术建立“云端实验室”,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省级技术平台。

创新媒体形态。全媒体时代,媒体形态已经从单一型朝着综合型、融合型、服务型、互动型发展。这些年,江西日报社根据旗下各媒体实际,不断推进媒体形态变革创新,实施报端融合、报刊网融合,党报各采编部门均在客户端开设频道,部门主任即频道总监,新参考文摘、报刊精粹等纸质媒体融入客户端,信息日报、传媒论坛杂志融入大江网站,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 1+1>2 ”的聚合效应。报纸上的二维码可以直接打开通往直播、动漫、短视频等多元素聚合呈现的“新媒体世界”大门,网端上可以随时随地阅览报纸版面。创新打造的精品栏目“江报直播室”,让传统纸媒也能实现直播报道。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