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风起云涌的浪潮之下,党凭借广泛的传播力、强大的影响力与深刻的引导力,日益成为影响社会舆论走向、塑造社会价值观念、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无论是重大公共事件的舆论发酵,还是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走向,党媒都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认知、态度与行为,进而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产生引导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党媒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与挑战,如何有效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全方位构建新闻舆论引导体系
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内容质量、传播策略、融合机制、国际传播等方面。通过报道实践,笔者从“三种思维”的角度阐述新闻精品战略与新闻舆论引导的效果以及影响力之间的积极关系。
1.树立时代思维,描绘时代精神图谱。“文章合为时而著”,好的新闻作品一定是契合时代主题的。新闻媒体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内涵。
用心用情做好核心报道,推动核心报道“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2023年12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广西日报以“重磅综述 + 精彩大图 + 图片专版”等组合报道形式,围绕四大主题每天推出重点预热报道,充分展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营造热烈浓厚的社会氛围;推出3篇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越南引发广西各界热烈反响的综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作出重要讲话后,推出12个专版重磅报道,着重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点进行回访,生动还原视察过程和场景。
2.树立主线思维,深耕重大主题报道。重大主题报道体现了主流媒体在传达党的声音、形成舆论强势、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实际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面对众多的新闻题材,必须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围绕主题主线,提前谋划,精心设置议题话题,找准宣传报道着力点,才能使报道有分量、有影响。
聚焦热点重点,做深做优重大主题宣传,唱响经济“光明论”。2024年以来,广西日报开设专栏,推出“春天的广西”联合大直播活动;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组织记者深入平陆运河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节点、贵南高铁等重大项目,推出《广西云调研·重大项目攻坚记》《新闻深1度》等系列全媒体报道和深度专版;开设《经济观察·金融》《国资》等经济类专版,全面报道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3.树立落地思维,展现鲜活生动实践。优秀的新闻作品既能“上接天线”,又能“下接地气”,既要从国家大处落笔,又要从民生小处入手,既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政策进行解读和阐释,又贴近地域,贴近生活,反映和总结现实生活,展现新时代的实践,以小见大,以平凡事反映伟大时代、折射伟大精神。
深化理论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直以来,广西日报精心打造《鼓点》《八桂纵横》《画中话》等理论评论专栏,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辣味”,有力发挥了党报理论评论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写就报纸版面“大文章”,激发舆论场“大能量”。
二、精细化打磨新闻舆论传播策略
新闻舆论引导中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不仅关系到党的声音能否精准传达、政策能否有效解读,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民众的价值取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
1.策划赋能,强化新闻创意表达。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创意是新闻精品的关键点之一。创意贯穿议题设置、用户参与、生产内容、分享传播的全媒体报道过程,而非流水账式的追踪新闻本身,不是简单的时间、地点和所发生事件的报道。
2024年5月中旬,广西日报聚焦平陆运河这一“广西所盼、桂运所系”的重大工程,推出“策划精调研实叙事新”的平陆运河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