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世纪巴黎出发:城市空间实践中的时尚传播转向
作者 赵捷
发表于 2025年7月

作为现代时尚产业的起源与中心,巴黎在17世纪60年代开始创立了影响整个欧洲的时尚风格与商业体系,并将时尚领域的统治延续到今天。主流观点将巴黎时尚产业的诞生与发展归功于路易十四开创的奢华宫廷美学,以及财政大臣科尔贝尔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彼时巴黎兴起的一系列大型城建,以及由此诞生的众多公共空间在时尚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被忽略了。宽敞的鹅卵石林荫大道、开放的公共花园、拥有路灯照明的街区以及新奇的购物体验,这些全新的公共空间与生活方式,为时尚传播提供全新的舞台,助推法国时尚产品在整个欧洲的风靡。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时尚传播的基础设施,开始承载不同阶层的人群对时尚的认同、追求与表达,而这些空间实践的过程作为现代性的萌芽,促成了时尚传播在空间、权力与文化多个维度的转向。

一、作为媒介的城市公共空间

早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其共同体决策的执行有赖于在剧场、竞技场和学院等公共场所中的沟通与辩论,一直到14世纪,西方的传播概念仍侧重于“聚会的方式”。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传播学的研究议程逐渐开始重内容而轻物质、重文化建构而轻物质基础,走上了一条脱实向虚的道路,限制了我们对媒介形式的想象。事实上,城市作为传播媒介的历史跨度更长,人类的信息传递开始通过信息技术走向虚拟空间也不过近百年的时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玮教授指出,传播媒介不应局限于大众传媒,实体空间包括建筑物、街道等公共空间,它们与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共同构成了现代传播体系,以及公共交流的基础设施。

建筑规划领域的学者则从另一个角度对城市空间与基础设施对社会传播的影响进行探索。著名城市规划专家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将公共空间定义为消除了排他性的空间,公共空间能够促进城市中不同社会阶层或团体的人群进行交流、融合,它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是形成社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活力的来源。公共空间的媒介性不仅由其物质形态所决定,其作为媒介的可供性还需要在行动主体的感知与实践中实现,即公共空间是对“场所”的一种谋划和实践。以国内城市中心商业街区普遍采用的步行街格局为例,人车分流的步行空间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们购物与休闲的需求;而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导致了公共空间对残障人群的拒斥。因此,本研究将视角投向鲜有人关注的17世纪巴黎城市公共空间,站在现代时尚传播的历史起点审视和展望时尚传播的空间实践。

二、突破与融合:时尚传播媒介的空间转向

直到17世纪上半叶,除节庆或皇家举办的大型活动外,巴黎鲜有场所能让社会地位悬殊的人发生接触,这一情况随着路易十四在巴黎城建突破性的尝试而改变。在其主政下,巴黎街道的平均宽度被拓宽了一倍,并形成了沿路密植树木覆盖的林荫大道。其路面被铺设上明亮光滑的鹅卵石,便于行走且不再因为雨水而泥泞不堪,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亦诞生于这一时期。同时,巴黎的皇家园林开始向公众开放,以杜乐丽花园为代表的公共花园开始在城中涌现,它们与林荫大道一起,构筑起了城市中向所有人开放的步行空间,同时吸引了走下马车尝试步行的社会上层贵族,以及开始欣赏城市风景的工薪阶层。这些挤满了不同阶层人群的街道和公园,开始从城市基础设施转化为打破阶层壁垒的公共空间。打破两性社交隔阂的公共空间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1662年,巴黎启动公共马车的交通服务,向乘客提供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同时低廉的价格又使人人都能享受这一便利,这项公共服务甫一推出即大受欢迎。随着越来越多女性选择这一出行方式,公共马车带来了两性共处一室的机会,这对于当时的巴黎人和外国游客来说有着打破禁忌的意味。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空间使人们有了更加迫切的与陌生人的社交需求,即通过外表和服饰来阅读他人或被他人阅读的需求。

与此前宫廷时尚在贵族阶层中的小范围流行不同,大量涌现的公共空间为时尚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媒介,法国宫廷时尚在17世纪后半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范围传播。在步行风尚的推动下,林荫大道和杜乐丽花园的中轴大道变身为上层人士的时尚秀场,行人展示着巴黎当季最新样式的服装与配饰。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