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整治汽车行业内卷的组合拳,工信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就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

近日,以自主品牌为主的多家车企,集体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政策高压与行业自律共同催生的标志性变革,有望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竞争逻辑。也有行内人士表示,如果里面的一些“潜规则”得不到改变,依然难以使国内汽车供应链生态健康发展。
数据
去年两成零部件企业
反馈账期超200天
近年来,供应商账期被认为是汽车行业内卷竞争造成的恶劣结果之一,汽车制造商因感受到销售放缓和降价带来的压力而推迟向供应商付款。从行业来看,不少国内汽车主机厂通过承兑汇票转移财务压力,而国有银行通过贴现利息从中获利,车企普遍将供应商视为“无息资金池”,从而弥补在价格战中受损的利润。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将自身的经营压力转移到了供应商上。
工信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就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2025年6月1日生效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60天账期上限,并建立全国拖欠投诉平台,违规企业将面临信用惩戒、财政支持限制等处罚。这意味着,通过政策倒逼车企从“挤压式竞争”转向合规运营。最近,广汽、比亚迪、长安、长城、奇瑞、赛力斯等多家车企集体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这也是政策高压与行业自律共同催生的标志性变革,将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竞争逻辑。60天账期政策,可望终结“账期黑洞”,修复供应链生态。
三天后,广汽集团更是对供应商最关心的“返现”再次作出了公开保证。
广汽集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携旗下五大品牌(广汽昊铂、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共同承诺,即日起确保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以诚信和行动,与经销商共筑互信共赢的合作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体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在近期公开表示,供应链体系的健康发展是保障产品高安全、高品质的基础。
从一些车企的上市公司财报可以看到,南方一些大型车企2023年账期约85天,次年Q1财报显示该账款同比增加32%,账期进一步延长。有北方车企2023年账款周期约70天,但其供应商反馈部分订单账期已延至120天以上。
《2024年中国汽车供应链金融白皮书》指出,中小供应商账期被延长至120-150天的现象增多。去年上半年一份调研显示,两成零部件企业反馈主机厂账期超过200天。有车企经常通过“账期+商业汇票”组合变相延长付款至8个月以上,将融资压力转嫁给供应商。
调查
供应链企业:
重大利好?且慢开心!
2025年6月1日生效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802号),虽然并未绝对禁止承兑汇票,但通过严格限制强制使用和变相延期行为,削弱了其作为拖延支付工具的功能。大型企业需通过合同协商并缩短兑付周期以合规,而中小企业则获得了更充分的支付方式选择权。
根据新规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或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