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务实人生
作者 贰麻 小辫儿Adam 幼倩 猫饭团
发表于 2025年7月

务实,不仅仅体现在消费上,更体现在生活和心理上。他们选择脱离消费主义的裹挟,更注重内心需求和必要需求,思考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新一代的“人间清醒”们,正在用各种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有滋有味的务实人生。

Part 1 务实趣数字 年轻人都在为什么埋单?

其实,不只是中国年轻人变得消费理智起来,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不同程度地捂紧了钱包。虽然听着不太美好,但从长远看也许是个改变的契机:从消费主义的迷雾中挣脱出来,重新重视自己的内心所需。

Part 2 务实生活分享会 平替青年花小钱办大事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克制消费,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埋单,这种消费行为与内心形成的自洽逻辑,正是我们用低消费“买来幸福感”的内在表现。

初体验满级,顺利开启平替生活

闪闪

26岁,世界500强公司新人,不追求大牌,始终热爱平替,平替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一次“踩坑”都让自己的消费观发生更迭。

分享心得:选择平替并不是降低自己的标准,而是希望通过量入为出来获得更好的体验。

当我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工作后,我发现,办公室的同事们有多到让我瞠目的衣服、包包、鞋子等一系列“职场配置”。有资深的前辈告诉我,每天换一套衣服是对职场的尊重,一些家离得近的同事中午回家吃顿饭的工夫都会换一件新“皮肤”。我顿时对自己的衣柜和钱包发了愁。

一个在杭州做电商的同学给我出了主意:如果你不追求品牌,只想要多添置些基础职场套装款式的话,不妨在购物软件里搜搜“平替”、“大牌工厂店”等关键词。这一下点醒了我,我震惊地发现,去掉标牌后,与商场同款的衣服,只要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拿下。

我试着在“工厂店”购买了一些衣服,拆开包裹时,之前的忐忑不安立马烟消云散,“工厂店”的货竟然做工精细、布料讲究,跟我在商场买的几乎没差!原来平替这么香,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做了功课之后,我发现很多国内的大牌甚至国外的品牌都是外包生产线,所以一些“代工厂”、“同源店”的衣服与商场货相比,只是不带品牌标签,或者偶尔有些微瑕,款式和质量都挺对得起定价。

万物皆可“平替”?大坑来了

之后,我买衣服都会先去搜索平替,既能买到想要的,还不会掏空钱包。慢慢地,我不再满足只在服装方面买平替,还解锁了护肤品、化妆品等方面的平替。

回归理性,正确看待平替消费

在这几年的“平替生活”里,我淘到过宝也踩到过坑,甚至一度为了测平替而买平替。如今,冲动褪去,我回归理性,却依然热爱平替。

有朋友和我消费习惯相反,觉得平替是骗人的、平替太掉价,但我不这么认为。相比社交媒体上浮夸的“网红好物”、“精致青年必备单品”、“千金女孩不能少的好物”等,平替显得朴实无华。而且,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而推出不同价位的商品,便宜不代表“没好货”。

如今,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同好和我一样,热衷于分享平替生活的心得,这说明大家的消费心理在发生转变,从只买贵的,到只选对的;从只爱大牌,到只买适合的。“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务实消费观,让平替更有市场,而且商家们也开始“内卷”,越来越多的平价国货品牌靠质量成功出圈。

当然,我身边很多人购买平替确实是因为经济条件暂时不好,但这也无需觉得不好意思。平替和大牌,并不是对立的,购物本身就需要量力而行,只要我们把消费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被“牌子”裹挟,也是成长和进步。

一起学!平替达人的平替经

虽说没有“阅品无数”,但踩过的坑和捡到的宝都不少,现在我找平替已经积累了不少心得。只要掌握了技巧,选到靠谱平替真的很简单。

首先要搞清自己的真正需求,再对比品牌效应背后的性价比,自动去除一些营销“花活”,只为实实在在的效果埋单,抱着这样的心态,大概率不会被黑心商家“割韭菜”。

在质量方面,挑选正规大品牌是要点,即使是低价位商品,也必须是通过有关部门认证的。如果想更详细的挑选到有针对性的平替产品的方法,以下几点要熟读并背诵:

1搜

选定心仪的贵价商品后,可在豆瓣网上的“平价替代小组”或在小红书APP上进行发帖求物,万能的网友会在第一时间集思广益帮你找到最接近的平替产品。

也可直接在电商平台搜索“产品关键词+平替”、“产品关键词+代工厂/同源工厂”等,找到平替产品。

很多餐饮店里的半成品食材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在网上找到平替,比如火锅店的鱼籽虾滑、大刀毛肚,日料店的蒲烧鳗鱼、鲜切三文鱼,甜品店的厚椰乳、五彩小芋圆,甚至连肯德基的早餐豆浆都有!

2查

在拿到网友帮你找到的平替产品名称后,可选择一两个进行二次查看,了解产品详情。

以护肤品为例,可在“美丽修行”APP上查询你选中的平替产品的成分是否跟贵价商品类似,然后根据成分再进行一次筛选。

● 可选择成分架构相似的产品。

例如某保湿水中的有效成分是覆膜酵母菌发酵产物滤液,那么寻找含有酵母发酵物成分的平替保湿水准没错;● 可选择同一集团的低价位品牌。例如赫莲娜的“黑绷带”核心成分是玻色因,买不起没关系,这个技术和成分在其他品牌也能找到,比如欧莱雅的“紫熨斗”也含有玻色因,但价格要比“黑绷带”少很多很多;

● 如果只有单一需求,可选择低价位针对性强的产品。例如保湿喷雾,主要作用就是保湿,你可以不在意其他美白、修复等功效,只选择有保湿功效的低价位产品。

3看

确定自己想要的平替产品之后,先在全网范围内看一看这件东西的详情及评价,尤其是各大电商平台的买家评论,综合考察后再下单。

● 以淘宝为例,可在“问大家”版块中向已购买产品的买家提问,一般都是真实回答;

● 以京东为例,筛选“最新”、“追加”条件下的评价,真实性更有保证;

● 以批发网站为例,尽量不选择月销量10万+的商品,大概率是刷单后的结果;

● 以社交网站为例,避开长文和点赞量极高的帖子,还要注意图片的清晰度以及风格是否是这个博主一贯的风格,避免遇到广告帖。

省钱真香,我和我爸的快乐“抠门”经

小葛

从小时候看不惯爸爸生活抠门,到现在自诩“精致抠”的代表,在“抠门”方面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总结出独有的消费理念。

分享心得:如何进退取舍、把握平衡,将每一份钱都花在刀刃上,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透着实用、理性和精明。

从抗拒到接受,我理解了爸爸的抠门

其实我小时候是很抗拒“省钱”的,原因就是我有个精于“省钱”的老爸。在我的记忆中,眼镜腿断了胶布缠上接着用是基本操作;冰箱用的时间长了门关不住,加两块吸铁石辅助……

当我认识到自己其实在“抠门”这件事情上有天赋时,是上大学的时候我无师自通地把“省钱”的目标分解到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但想成为省钱达人却并非易事,省钱不是单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是要利用尽可能少的花费获取更大的收益。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学费和房租是不小的开销,再加上高额的物价,生活压力陡然增加,我的省钱能力立马自动升级了。

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省钱经:首先是要具备情报搜集能力,能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有效节省金钱和时间;其次是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能够合理高效地配置有限的金钱;最后还需要一点“厚脸皮”,不去理会旁人的眼光和闲言碎语。

由于功课做得足,初来乍到的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联系学校前辈,很多学长在毕业离校时都会把不用的家具家电赠送或低价转让给后辈,所以我在置办家具的时候基本没花什么钱。

另外,留学生普遍都要打工,日本有些便利店允许店员将过期的便当带走,其实这些便当只是过了“最佳赏味期”,完全没有食用安全问题。我丝毫不觉得拿“废弃”便当寒碜,能赚工资还能省饭钱,何乐而不为?

盆栽中我独爱养豆苗,买来的豆苗,轻轻用剪刀剪去上面带着嫩芽的一层炒菜,留下的根茎只要加点水,不出一周就能收获一批新的豆苗,完美契合我追求高性价比的需求。此外我还种了不少葱、香菜之类的香草,既能自给自足还兼具美化环境的作用。

如今很多年轻人纷纷加入省钱大军,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表现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省钱方式和理念,我秉承“家学”,开创了自诩“精致抠”的生活。在我们这一代看来,省钱并不意味着要过得像苦行僧一样,张弛有度,“葛朗台”也可以享受快乐生活。

留学期间,我不但省,还用省下的钱作为本钱,搞起了“代购”生意。靠着循环“省钱经”,我不但没有伸手问父母要过钱,还凭借风生水起的代购生意小赚了一笔。

精致抠,要的就是“高性价比”

同样是热爱省钱,我觉得自己和老爸是有一些区别的。老一辈人的“省”,省出来的其实是生活的安全感。而我以及身边热爱省钱的年轻人的“省”,更加复杂多元,对自我重视程度更高,尤其是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可谓是“精致抠”。许多年轻人虽然工资不高、生活费不多,但对于什么钱值得多花,什么钱没必要花,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比如一件衣服,如果没有三种以上搭配可能,那它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其实不太纠结贵不贵,更在乎的是值不值。不同于父辈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们会小心谨慎地花钱,但也非常看重生活的舒适与便捷。

拿出行举例,坐飞机还是坐火车,不光要考虑花费问题,还要考虑时间成本和舒适程度,按照不同需求规划出最合理的交通方式,花最少的钱达到满意的舒适度和高效率才能称得上优秀。目标达成后带来的强烈满足感和成就感,让“省钱”变成一种乐趣。

我经常劝老爸扔掉家里攒的那些瓶瓶罐罐和破纸壳子,这些东西虽然能卖钱,但侵蚀和浪费了生活空间,“那几平米买房的钱白花了”。一套有理有据的组合拳,让固执的老葛不禁有些动摇。

省钱的意义不在于“不花钱”,而在于更大限度发挥金钱的作用,或是用来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或是让自己有时间去做擅长的事、产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说,每一次花费都是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投票。

如今我每周都会和老葛一起盘点本周“抠”出来的钱,等攒得差不多了,就拿出来一起去家庭游。以前提议出去玩的时候老葛都怕花钱不同意,这次他却爽快答应了。享受生活不等于随意挥霍,省钱有道却不过分苛求,在“抠门”这件事上,我俩终于统一了步调。

规划生活,我在27岁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

秦小雅

27岁的普通公司职员,收入不高但稳定,自从定下买房的目标后,严格执行理性的消费规划,坚持简单自律的生活,成功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子。

分享心得:逃脱商家的“陷阱”,把每一项支出都落在必要之处,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务实。

人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买一套房

秦小雅和许多来城市工作的小镇姑娘一样,选择了便宜的合租,和同事的同学住在了一起。

那是一套位于老城区某家属院的两居室,院里住的都是老人,很安静。虽然没有电梯,虽然离自己上班的地方有点远,但两个女生将房租分摊后每人每月才650块,足以抹平其他不足。

两个女孩子都是外地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再担心房东涨房租,不再连钉一枚钉子都要征求房东同意,还能把户口从集体户迁出来,落到自己名下的不动产里,想想就安心。

室友是设计行业,工资计件,每个月到手金额时高时低。一加班就忙得顾不上好好吃饭,只能点外卖。每次结束一个项目,都累得虚脱了一样,猛睡两天起来,一定要叫着秦小雅一起去吃一顿大餐,再冲到商场疯狂买买买一番。室友说这么辛苦工作,不就为了这一刻的挥霍。然而总是挥霍,也就总是月光,每每提到买房,室友都长叹一口气,觉得那是个遥远的梦。

但秦小雅实实在在地上了心,她开始安排自己的生活,严肃认真地列出了人生第一个“五年计划”——攒出首付,虽然那个时候她月薪只有6000块。

仔细规划生活细节,就能出现希望曙光

秦小雅工作在新区,居住在旧城,两地相隔近10公里,每天的通勤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她计算过,坐地铁往返每天6元,坐公交车往返每天4元,骑共享单车的话,十几块钱可以骑一个月,通勤费一下省出了不少,还起到了锻炼的作用。

公司没有食堂,秦小雅都是和同事搭伴在外面吃饭,每天三餐至少花30元。有时候大家一起点下午茶,又要额外支出一些。骑上自行车后,她下班回家路上都会往小巷子里钻一钻,不但找到了菜市场,还发现了一些临时摆摊的菜农,经常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堆菜,顺理成章地开启了带饭生活,每天比之前少花一半钱。

开始还担心会不会因此减少了和同事的社交,显得自己不合群,没想到带了几天后,同事们受到启发,纷纷加入了秦小雅的带饭队伍。每天中午大家把各自带的午餐放在一起吃,比之前还热闹。

日常生活的大头支出,无非是衣、食、住、行。秦小雅的衣服很多都是素色的基础款,不贵,也好搭配,再备上几件趁打折购入的品牌服饰,必要时撑撑门面,也就足够了。护肤品是基础款,化妆品也简单,一支眉笔一支口红,可以应对日常。

女生都爱的包包,秦小雅也爱,但是她深知自己此刻还不是拎着它们的时候。平时她换着用几个在创意市集淘来的帆布袋,价格实惠,容量大,又有文艺气质,特别适合做策划工作的她。

做策划工作,需要思路广阔,所以平时也不能太宅。秦小雅的娱乐活动一般是去年轻人都爱的创意市集、后备箱市集转转,找找灵感;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也都是去免费的;找文字资料就去图书馆,不用花钱;必要买的书,就上二手网站淘,用完了还能再卖出去;看剧、看电影,就和室友分享一个视频网站账号,如果是两个人都没有购买会员的,就忍一忍冗长的广告,趁机上个厕所、站起来扭扭腰,也没什么不行。

就这样,在不影响生活质量和业余乐趣的同时,秦小雅把自己的生活费一点点缩减到每月不超过2000元,工资加上项目奖金、年终奖,每年能攒下至少5万元。

理性生活的动力,源于目标坚定

当第一个5万出现时,秦小雅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浮现了很多未来的画面。等到第三个5万达成,她立刻开始了看房之路。

这个城市的平均房价并不低,但是秦小雅租房的老城区,房价却是洼地。大家不会选择这里,因为房龄老、小区环境一般、交通也一般。

秦小雅在这里住了快五年,深知住在这里的便利之处。而且老街坊多,平时上下班遇到了都会热情地互相打招呼,让她有一种回到家乡那个小县城的安稳感和熟悉感。于是,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在老城区买房。

房子很快看好,总价不到70万。她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并首次向父母开口借了4万元,迈出了买房第一步。

一切都很顺利,贷款、过户、搬家,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秦小雅背负起了每月3600元的贷款,但这对她来说并不算什么很难的事,甚至比她以往每月存下的金额还低一点,何况从此不用再交房租了。

搬家那天,室友很是不舍。虽然在秦小雅的带动下,她不再月光了,但距离首付还有不小的距离,秦小雅搬走后,她还需要再招募一个合租室友,继续住下去。

把每一项支出都落在必要之处,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务实。像秦小雅这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消费,能省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支出,不花冤枉钱。做好了消费预算,也就做好了人生规划。

秦小雅攒钱买房的故事在公司传播,她成了年轻同事的榜样,大家纷纷向她讨要经验,她说:“很简单,知道自己要什么,又如何坚定地一步一步去实现。”

务实,是生活的返璞归真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提出消费社会的逻辑: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如今,精明的年轻人,开始抛弃往日浮华的消费理念,转而选择“实用消费”,这算得上是一种“返璞归真”。如果我们放下累人的欲望,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那么自身生活的能力,就能更上一层。

Part 3 务实生活研究会

现阶段大家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而不是拿出来消费

2022年央行一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城镇储户储蓄意愿连续四个季度上升,在储蓄和消费之间,一半以上的居民偏向于增加储蓄。出于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家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而不是拿出来消费。

——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消费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董超

若为兴趣,尽量买;不是兴趣的时候,得好好想想

我们做过年轻人的消费数据研究,发现90后绝不像大家所想象的乱花钱。一方面,年轻人愿意为那些看似无用的美好事物埋单;而另一方面,在非兴趣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又很看重性价比,找到消费最优解变成一种成就感。简单来说:为兴趣,尽量买;不是兴趣的时候,得好好想想。

—— 招行信用卡用户洞察研究团队

专家说

面对越来越理性精明的消费者,诚实一点,更省钱

前两年,消费者发现博主打卡的东西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多数能忍,来都来了,买就买吧;这两年,顾客会当场走人,如果花了钱发现货不对版,甚至会向消协投诉,再“顺手”投诉博主虚假营销。

我觉得 “理性消费”生活观的流行,一方面是消费者“被坑了太多次,被动积累经验值”的无奈结果;另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大家花钱都比较谨慎。所以真诚奉劝店主们,面对越来越理性精明的消费者,诚实一点,更省钱,浮夸营销,可能赔更多。

—— 前x红书探店博主林大宝

本文刊登于《好日子》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