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播音女硕士董丽娜:只要尝试,就会有先例
作者 罗艳
发表于 2025年7月

2023年毕业季,董丽娜忙得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参加电视台的录制,接受媒体的采访,授课、批改学员作业,拍摄个人账号的视频……每天,她的日程清单都排得满满当当。6月28日,她在中国传媒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直播画面,登上多个网络平台热榜。温柔又坚定的声音,透着专业范儿,令许多网友称赞,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的身份更是让她收获无数敬佩与鼓励。

网友们称赞董丽娜为自强不息的楷模、一束光、才女……但在毕业典礼的发言中,董丽娜却说自己“很普通”。离开家乡大连来到北京打拼,经历种种困难与挑战之后,如今的董丽娜愈发从容。

22岁孤身一人“出走”北京

董丽娜出生在一户农村人家,1岁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弱视,10岁那年彻底失明。8岁起,她就在当地一所盲聋学校开始了住校生活,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学校馆藏的几百本盲文书籍。“我的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就来自于书本和整个成长过程。《简·爱》这本小说对我影响就挺大,女主人公的坚毅、独立、理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和多数视障者一样,董丽娜听过太多次“学推拿是唯一出路”的论调,即便她对推拿完全不感兴趣,也不理解为何只有这一条路,但因为年龄小,也迫于生计,从盲校毕业后,她还是进入了大连市盲人技术学校学习中医推拿,此后在一家按摩店工作。

但是,在从事按摩推拿的3年间,董丽娜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函授英语的学习上,同时也积极联系各个大学,询问自己是否有继续教育的机会,让她失望的是,得到的回复无一例外都是拒绝。

“学完英语之后,我发现这根救命稻草不见了,我要去寻找别的机会。一旦闲下来,人特别容易被环境改变,我很快也会变得消极。”在网络上,她搜到一则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发布的播音主持培训招生简章,与机构取得联系后,2006年10月初,22岁的董丽娜独自一人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以97.8分的成绩考取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参加“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获得二等奖,经引荐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特约主持人……在北京,重新开始的董丽娜,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与擅长,也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数不清的练习,逐渐展露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只要尝试,先例不就有了吗?”

在吃苦耐劳之外,敢于争取,是董丽娜的底色之一。

2011年1月,董丽娜报名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考播音与主持专业本科考试,她在网络报名成功并获得准考证号后,却因视障在新生照片采集环节遭到拒绝。经多次恳求,工作人员决定先为其采集照片,再询问上级部门的意见。当年3月上旬,朝阳区自考办回应:经向北京市自考办请示,不允许盲人参加笔试,因为在此之前没有盲人参考的先例。

“没有先例”,面对这个解释,彼时27岁的董丽娜开始向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的每一个邮箱和留言板留言,询问能否参加考试;她在朋友陪同下前往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反映情况。

本文刊登于《好日子》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