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书房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中国文化人大多有书房,有房便有名。
书房名字的后缀常常是斋、轩、堂、阁、楼、屋、室、舍……在中国文化人的心中,只要躬身入此间,就是进入了另一方世界。我见过一个长辈书房挂的对联“一脚踏入无我无人境,两袖盈满至臻至美风”,说的正是这种情怀。也正因为如此,给书房取名就大有讲究。依我看来,无论给书房取什么名字,首先一定要温暖。
有些温暖,来自幽默
初到西南联大的一两年间,闻一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治学,从早到晚趴在书桌上。郑天挺教授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一时间,这话不胫而走,“何妨一下楼”慢慢成了闻一多的书房名,“何妨一下楼主人”成了闻一多的雅号。闻一多对此也颇领情,每次讲到这事时,脸上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沈从文年轻时曾住在北京酉西会馆,他埋头读书的房屋潮湿狭窄,经常散发出霉味,于是便题其为“窄而霉小斋”。无独有偶,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因为经济拮据,便租了农民的三间茅屋用来居住和写作。茅屋顶盖的是稻草,每逢下雨,满屋皆漏,张恨水必须赶紧用盆子、水桶接水,因此他幽默地为其取名“待漏斋”。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好日子》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