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互相使唤”指南
1
我的一位朋友,结婚 10 年以来,总是在家务琐事和婆媳关系上“腹背受敌”。她老公是个好人,但在当伴侣这件事上,差了点意思。为此,朋友没少和她老公吵架。
前几天和她聊天,她说这两年自己的精神状况不错,家中已经很久没有大的家庭矛盾发生了。而这一变化取决于她的思想转变,“以前我拿老公当‘自己人’,现在我拿老公当‘工具人’。”
婚姻里的“工具人”当然不是赤裸裸的利用关系,而是一种对伴侣角色认知的转变。如果能对夫妻之间的关系少一点幻想、期待和揣测,多怀抱务实的态度,保持稳定的发挥水平去当彼此的“工具人”,婚姻里会少很多矛盾和纷争。
我曾在一档节目里听到一位嘉宾说,他很乐意成为女儿的“工具人”,一想到女儿让他办事情、问他要钱,他就开心,“做我女儿的‘工具人’,我无怨无悔。”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甘为子女“工具人”的想法,依靠的是强大的血缘关系和多年的抚育滋生出来的难以割舍的情谊,但在夫妻关系中,要想成为彼此的“工具人”,尤其是势均力敌、靠得住的那种,还真得靠点手段才能实现。
从妻子的立场来看,丈夫“工具人”使用指南的第一条就是:你得会“使用”你的伴侣。
工具只有被使用时才能显示出它们的价值。很多已婚女性抱怨“这届伴侣”不行:家务近在咫尺,他们就是看不见;孩子被照顾到最低标准——“活着就行”,他们还觉得自己做得挺好。最后女同胞们看不下去,带着一肚子气自己上手吭哧吭哧把活干了。
美国作家桑顿·怀尔德说过:“婚姻是一种贿赂,为的是让干家务的一方觉得自己是一家之主。”事必躬亲、大包大揽的后果就是让“工具人”生锈,自己辛苦还委屈。为了不让这顶“一家之主”的帽子一直戴在一个人的头上,伴侣之间有义务大力发掘彼此的“功能属性”。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好日子》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