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时刻”背后的每一度守护
作者 徐观
发表于 2025年7月
无人驾驶汽车搭载着智能机器狗,精准抵达高压室、电缆走廊等关键区域

6月10日晚,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灯光明亮,兴奋、期待、紧张……种种情绪交织在场内观众的欢呼和喧闹声中。19时45分,U16女足赛决赛准时开场。

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简称“U16女足赛”)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第一个开赛的竞体项目,也是广州赛区首个正式比赛项目,备受瞩目。

自5月30日开始,12支劲旅,无分昼夜,为首金拼搏,挥洒汗水。而在夜晚的赛场,分外紧张的除了运动员与观众,还有为赛事默默保驾护航的保电人员。

对于他们来说,肩上的责任是全力保障赛事顺利、圆满落幕,守护体育热情在黑夜中尽情燃烧,为十五运会交出一份满意的满分答卷。

这同样是一场比赛,一场要求万无一失的较量,一次对保供电工作的大考。

首金保卫战:绿茵场下的“无声”较量

当赛场上的欢呼声如潮般传来,刘文德的心也跟着紧张。一点风吹草动,足以让他高度警惕。

他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越秀供电局配电部运行维护一班班长,负责U16女足赛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整体的保供电线路,包括内场值守和外围巡视。

比赛开始前两小时,刘文德和同事们便已到岗。当晚,省人民体育场共有约20位电力工作人员一同协作、值守。

本次保供电,南方电网公司提出“新标准、新模式、新高度”的要求。为最大程度确保十五运用电万无一失,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提前一年多时间启动保供电工作。按照“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越秀区对重要场馆全部进行了更新迭代,广州供电局对相关的关键电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实现“场馆透明化”。

如此一来,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可以实时监测电房设备运行情况,提前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确保故障抢修或隐患消除工作快速响应。

“本次全运会保供电,广州供电局聚焦科技赋能智慧全运,首批已经汇集来自全局百余项科技成果,处处都能看到科技创新的身影。”广州供电局科技创新部何嘉兴向南风窗介绍,比如国内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在赛事场馆提供全程保供电服务。

“天花板级别”,广州供电局资产部总经理李瀚儒以此来形容对十五运会保供电工作的重视程度。

他告诉南风窗,光是对十五运会主体育场广东奥体中心的设备进行特巡、特维,已完成了三轮。供电局对所有线路、变电站进行了缺陷排查,全面摸排后再一同进行整改,只为做到极致。

投身十五运会保供电工作,刘文德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他看来,赛事供电保障容不得丝毫马虎。比赛期间,全体保供电人员严格按要求,全力保障赛事用电安全可靠。

在这个广州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场上,广州供电人也亲眼见证、守护着又一群年轻人的体育梦想在绿茵场上自在飞翔。

硬实力进阶:保供电的广州答卷

台前,精彩赛事凝结运动员汗水;幕后,可靠供电见证广州电力十余载进取。电力保障的坚实支撑,为盛会精彩绽放守护万家灯火。

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到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再到如今的十五运会,广州积累了多次重大活动的保供电经验。

如今,广州一年保供电天数在200天以上。保供电,已渐成常态化,广州供电局也通过这些工作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蜕变。

2017年12月,《财富》全球论坛落子广州。作为全球瞩目的一大盛事,广州供电局将论坛的主要会场列为一级保供电场所进行重点保障。

其中,中山纪念堂是财富论坛开幕重要场所之一。越秀供电局保供电部经理陈博表示,户外现场设备的用电需求特别高,远超纪念堂自身能提供的用电。

为了实现目标,他们用一个月时间研究出三套方案,最终采取临时搭建微电网的方案来提供保障。这套方案也是首次探索应用,靠专业的技术储备和专业的团队,供电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搭建任务。

在陈博参与保供电任务的十年时间里,他深刻感受到保供电越来越详实、越来越细。“我们希望实现一个好的结果,为了不停电的目标付出很多努力。”

保供电离不开坚强的电网。如何既实现“老旧设备改造”,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停电影响,广州供电局探索了很多办法。

例如,220千伏花地变电站核心设备升级,重点对承担十五运保供电重任的线路实施“靶向治疗”,给城市电网加上“双保险”。

同样改换新颜的还有广州老旧变电站改造试点110千伏杨箕变电站。供电局成功探索出老站改造的新模式,通过利用移动变电站“代班”供电,让用户在“零感知”状态下完成改造。

电力保障的坚实支撑,为盛会精彩绽放守护万家灯火。

这些老旧变电站的焕新,不仅消除了设备隐患,让市民的用电体验全面升级,也为十五运精彩赛事筑牢电力后盾。

创新加速度:科技赋能“绿电点亮全运梦想”

现代社会车水马龙,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对于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不负期待,广州供电局坚持以“一度电也不耽误”的担当,书写着来之不易的保供电高分答卷。

广州供电局安监部副总经理孙嘉兴告诉南风窗,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保供电有了显著变化。首先,是数字化。以前,保供电更多的是“人海战术”,现在大规模应用数字电网技术后,新型电网有全覆盖的输电线路、在线传感技术和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为精益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撑。

第二个特点是绿色化。目前广州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大幅提升,光伏发电已成为广州电力装机新增长极,供电局通过推进绿色能源、绿色电网,倡导用户绿色消费,来支撑整个城市层面的绿色行动。

在绿色理念的指引下,十五运会同样朝着“零碳全运”的目标行进,广州赛区全部场馆进行了相应升级改造。

第三个变化在于科技元素的凸显。此次十五运会,供电局应用了大量创新科技来支撑保供电。

广州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李贝介绍,最新研发的“氢旋”无人机,单次任务可完成上百公里输电通道扫描,极大解决了长距离线路巡检的问题。另外,“空地隧一体化无人巡检系统”使得复杂场景下的巡检作业能够灵活自如。

除此以外,广州供电局还开发了悟空、哪吒、哮天、紫云等系列机器人,实现配电网电房—管廊—架空线全场景机器代人全覆盖,在带电作业、智能检修以及应急抢险等场景提供全天候电力保障。

追求“万无一失”,这是几乎每个广州供电人在受访时都会提到的保供电目标。

时间带来许多变化,不变的是供电人身上始终坚守的保电精神,和责任的延续。他们将继续用这份不变的热忱,去守护万家灯火。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