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在轰炸伊朗核设施得手后,特朗普发帖称:“虽然现在说‘政权更替’这个词不太政治正确,但如果现政权没法让伊朗再次伟大,那为什么不能有政权更替?”他特意在帖中加上了“MIGA”(让伊朗再次伟大)的字样。
这种言论当时被解读为特朗普对伊朗政权更替的支持,这与末代王储礼萨·巴列维恢复君主制的想法不谋而合。在特朗普6月23日突然宣布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之前,礼萨·巴列维被曝秘密联系伊朗军方高层,伺机回国掌权。
如果再往前看,特朗普、礼萨·巴列维这些言行,是在内塔尼亚胡策划以色列“狮子崛起”行动的背景下进行的,显示出三方在伊朗政权更替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早在以军大规模偷袭伊朗的次日(6月14日),内塔尼亚胡就在伊朗环球电视台波斯语频道发表讲话,煽动伊朗民众反对现政权,并强调历史上波斯帝国对于犹太人的宽容、现代以色列对伊朗人民的友好。后来他又在采访中明确表示,以军行动“很可能导致伊朗政权更迭”,并称伊朗政府“非常脆弱”,80%的伊朗人都希望将神职人员赶下台。
梳理这些人的从政轨迹,能发现他们早有勾连。尤其是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家族两代地产商与内塔尼亚胡政治王朝的结合,催生了商业化的战争逻辑。所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古训,放在美国总统发行个人加密货币、接受他国赠送豪华客机的现时,丝毫不觉得违和。
“踹门者”内塔尼亚胡
内塔尼亚胡家族堪称以色列的“肯尼迪家族”,祖父内森与父亲本齐恩,均为犹太复国主义先驱,长期在美国为以色列建国奔走。
1949年,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昵称“毕比”)出生于特拉维夫,排行老二,哥哥乔纳森年长三岁,弟弟伊多年幼。三兄弟幼年随父移居美国费城,但家庭始终灌输“以色列才是祖国”的信念。少年时期的内塔尼亚胡,对美国“嬉皮士运动”的颓靡风气深感厌恶,与哥哥讨论时断言“美国没救了”,二人约定回国效力。1964年,乔纳森率先返以加入伞兵旅;3年后,刚成年的内塔尼亚胡追随兄长入伍,开启军旅传奇。
乔纳森·内塔尼亚胡在军中展现出卓越领导力,从基层士兵晋升至特种部队中校,被老兵誉为“用命换功勋的拼命三郎”。1976年,法航航班遭劫持至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94名犹太人质被恐怖分子与乌干达总统阿明的军队围困。乔纳森率队奔袭3800公里外的机场。他伪装成阿明卫队驾车冲入候机楼,用希伯来语高喊“卧倒!”瞬间击毙劫机者,救出人质。但在掩护队友撤退时,他被指挥塔射来的机枪子弹击中,成为行动中唯一阵亡者,年仅30岁。以色列将行动更名为“乔纳森行动”,他的铜像矗立街头,事迹载入教科书。
哥哥牺牲时,内塔尼亚胡正在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任职,手握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管理学硕士,计划攻读哈佛政治学博士学位。噩耗令他弃商返国,重披戎装。此前的军旅中,他屡立战功:1968年卡迈勒战役中带队绝境突围;1972年参与比利时航班反劫机行动,肩部中弹(后被证实是友军误伤)。
乔纳森之死重塑了内塔尼亚胡的人生轨迹。投身政坛后,他屡次以兄长事迹凝聚民意,塑造“以血还血”的强硬形象。1996年他首次当选总理,累计执政逾17年,成为以色列任期最长的领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