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疆广袤的土地上,33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像一片流动的黄金。这里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以上。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意为“进去就出不来”,这个充满警示意味的名字,概括了这片沙漠的严酷本质。当所有人都认为,生命不会选择降落在“死亡之海”的时候,奇迹却在荒芜的沙海北缘诞生——塔里木河从帕米尔高原奔流而来,用有限的水量,为极端干旱的环境带去生命的希望。
从最长支流叶尔羌河算起,到大西海子水库出水口,塔里木河全长约2500千米。与我们熟知的6000多千米的长江、5000多千米的黄河相比,塔里木河算不上“大江大河”,但它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就是在全世界的内陆河排名中,也占据到第5的位置。
塔里木河的三条源流
有人曾说,塔里木盆地像一只大碗,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等一系列巨大的山脉构成大碗的“碗沿”,“碗底”装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而塔里木河,正是由“碗沿”上的冰川融水汇集而成。
每年5月,当温暖的季风拂过,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上的冰川开始消融,随后,融水一滴一滴汇聚成溪流,从海拔7000米以上雪峰奔腾而下,形成140多条大小河流。但最终,只有发源于天山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与发源于昆仑山的和田河,成为塔里木河的三大源流。至于为什么只有三条源流,这和塔里木盆地的极端环境脱不开关系。

上百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携带着冰川研磨产生的矿物质,在冲出山口时形成典型的冲积扇地貌。然而,当它们进入塔里木盆地,立即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由于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气候干旱,约75%的支流尚未汇入干流就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水文观测数据显示,在流经荒漠的过程中,这些河流的水量损失最高可达80%,极端的干旱让巨大的水量来不及汇聚就迅速蒸发了。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源流中,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分别以年均95亿立方米、65亿立方米、45亿立方米的巨大径流量,克服荒漠的重重阻碍,在阿拉尔市阿瓦提县的肖夹克成功会师,形成真正的塔里木河干流。而后,河流沿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东流,归于台特玛湖。通俗来讲,三大支流的汇合点——肖夹克,就是塔里木河的正式起点,即干流起点,肖夹克到台特玛湖的这段干流,全长约1321千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叶尔羌河在三条源流中因为长度最长(约1200千米),被认为是主流,但后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下游水量锐减,叶尔羌河难以常年汇入干流,慢慢地退居次要地位。而和田河也只有在每年洪水期时才能供水,只有阿克苏河可以全年持续供水,占据干流总水量70%的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