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境内的莫尔佛塔遗址,孤独而庄严地伫立在苍茫大地之上,是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百余年来,这座夯土构筑、覆钵式结构的古塔吸引了无数探险者与影像记录者。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曾于1900年踏访此地,用影像定格它在风沙中的沉默轮廓;而法国西域考古探险队摄影师夏尔·努埃特也在1906年留下了几乎相同角度的拍摄图像。百年之后,当代摄影家孙志军以胶片重新凝视这一历史坐标,加入了属于我们时代的凝视与思索。



与前人相似的视角中,孙志军捕捉到的不仅是塔身风化剥蚀后的物理状态,更有其在荒漠背景下所释放出的精神张力。他将镜头对准塔体的褶皱与破碎,如同在聆听历史沉积的低语;同时也拉开视距,让塔影与天地荒原同构其景,在光影斑驳中呈现一种静谧的回响。他的图像里,莫尔佛塔仿佛一枚文明残简,在时间洪流中缓缓显影,与百年前斯坦因、努埃特的记录形成遥远的共鸣——这不是简单的重访,而是一次在影像中延续的历史回声。






除了莫尔佛塔,孙志军还拍摄了台藏塔与中国新疆若羌的米兰佛塔、库车的苏巴什佛寺大塔、巴基斯坦斯瓦特的Gumhatuna佛塔、阿富汗喀布尔的Guldara与Shewaki佛塔,这些佛塔构成了一条横跨中亚、连接中原与印度文明的佛教传播之路。佛塔如时空坐标般标记出佛教从西向东再由中原反哺西域的复杂流动轨迹,是信仰在地理空间中迁徙、生长与变形的物证。
摄影之友孙志军
Q:作为研究者和影像记录者,你在拍摄莫尔寺佛塔时,最希望通过影像传达怎样的“空间记忆”?
A:作为一个文物摄影师,我偏爱拍摄各地与丝绸之路和佛教相关的遗址和遗物,尤其是那些散落在荒野的、鲜有人问津的遗址、遗物。2007年10月,当我完成了援藏任务后,沿新藏线返回敦煌,途中特意在喀什停留了一天,名为休整,实际上是想去看一看莫尔佛塔。喀什虽然地处中国西陲,但这里是古代沟通中亚西域陆路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