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上生文
作者 伴奏箎·云
发表于 2025年7月
标题

雷峰塔

我还记得2002年重修雷峰塔竣工的那场“雷峰夕照”音乐大典,朱哲琴唱着何训田作曲的音乐,在南屏山上、山下,西湖南线飘荡,据说现场只允许两千零几个观众入内,那个氛围感具有强大的气场,庄严肃穆,我被震慑住了。情不自禁地爬上了路灯杆子,我见到了一座灯火辉煌的雷峰塔。和老照片上的不一样,在我的内心尤其种下了那张照片——1924年雷峰塔未倒时的模样,素朴质直。之后我游览湖山创作之余,便常常捡拾湖边、塔下的石头带回观赏,一次一两块,反正也不重。累积了2000多块西湖边的小石头,正反两面拍摄,堆叠成雷峰塔未倒时的样子,再把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用银粉写了上去,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也是另一种纪实了。

标题

六和塔

用一千方青田石篆刻千字文,一字一印,断断续续刻了很多年,一开始并不知道为什么而刻,直到想要把它们钤盖在六和塔的两侧,才开始加快速度,最后又修整了三个月,才整体修成。左右各盖一遍,突出庄严的塔身,突出了从古至今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畔龙钟老态般的镇守。钤红、洒金,巨大的工作量物化了天地岁序的艰辛和秩序感。这里面镌刻了天地人,人和环境、老幼尊长、道德顺序的祝祷。古老的字符在假设的无有终始的道场里穿梭,举行不辩古今的诵念。面对基本问题,不管古时今日,都是头等重要的。

标题

白塔

住在复兴路时,总是去白塔边买菜,白塔是用汉白玉雕筑而成的,这不免让我想起职高时初习篆刻的往事。彼时买不到篆刻石材,我就去石雕厂外捡拾汉白玉小碎块用于练习,经过这一番操作,后来当我碰到青田石时,瘦弱如我竟也能削石如泥了。还记得汉白玉的晶点光洁闪耀,常常令我走神,那种在朝阳、余晖的照射下升腾起的洁白,印在了我的想象里。黑白照片描绘的白塔还需要叠加新的感受,于是,我依照塔的形状贴了银箔,打印图像之后再用银粉书写《楞严咒》。发心简单,一字一许愿,共2620字,把平常心酝酿在银色波光里。整个创作过程有点像在实施一个行为,一笔一画就像在建塔,一小时写一排,一天写两排,多了眼睛就迷糊,把一个漫长的造塔过程物化成笔画顺序的叠加。之所以抄写《楞严咒》是因为白塔上刻有《楞严咒》咒语,全文抄写咒语,在塔的背景里,在银色波光里,让这修身养性、排除干扰的经咒;在塔的四周、十方回响,像塔在诉说,也是我心里的默念。

标题

云水生

在浙江大学读书时,我在宝石山下一弄里住了5年,每天早上都能看到爬宝石山、逛保俶塔的人。

本文刊登于《摄影之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