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渡轮:驶向数字乡愁
2025年5月9日至9月7日,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将迎来一场独特的数字艺术航行。这艘名为“秃力城:旧白天鹅号旅客”的时光渡轮,承载着艺术家黄河山对城市变迁的观察思考。展览以一艘虚拟的“旧白天鹅号”游船为载体,讲述了中山公园拆除后,这艘承载记忆的老式游船护送最后一位乘客——静月雕塑女神的奇幻旅程。

像素砌就的城市记忆
作为中国数字艺术领域的先锋人物,黄河山用三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秃力城”系列,已然成为探讨数字时代城市变迁的重要艺术项目。他独创的“塑料朋克”美学语言,将现实中的城市符号与数字想象完美融合,构建出一个既荒诞又真实的平行宇宙。在这个数字构建的世界里,每一个像素都承载着对现实的思考,每一帧画面都诉说着都市化进程中的人文故事。


虚实交织的观展体验
本次展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沉浸式的叙事结构。观众将随着“旧白天鹅号”穿梭于“秃力城”的各个场景,经历一场跨越时空的记忆之旅。展览巧妙地将现实世界的社会规则和文化符号解构重组,在数字空间中创造出一个自成体系的平行世界。这种虚实交织的展览形式,不仅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家构建的数字城市,更能引发对现实城市发展的深度思考。
艺术家的数字哲思
黄河山的创作一直关注着中国城市化与数字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他的作品融合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前卫的数字实践。从早期备受关注的“野生设计”系列,到“假宜家——城中村家具交换计划”,再到现在的“秃力城”系列,黄河山始终在探索着技术与人文的平衡点。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轨迹,更展现了草根智慧与数字未来的碰撞。
重构与救赎:数字时代的记忆守护
在这个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城市的记忆往往在拆迁与重建中悄然消逝。而黄河山的作品则通过数字艺术的方式,为这些即将消失的记忆提供了一个永恒的栖息地。在“秃力城”的虚拟空间里,那些被遗忘的街角、消失的建筑、逝去的时光,都获得了新生。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数字时代的记忆救赎。


未来已来:数字艺术的新维度
当我们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秃力城:旧白天鹅号旅客”展览或许预示着数字艺术的一个新方向。它不再仅仅是技术的炫耀,而是将人文关怀、社会观察与数字媒介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
在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的展厅里,观众将看到数字艺术如何突破技术的边界,传递最深沉的人文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