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舞者到舞蹈摄影师
我小时候爱玩,很想接触有意思的事物,摄影就是其中一个爱好。我的第一本教材是相机说明书,从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开始了最初的拍摄。后来,因为从事舞蹈工作,能接触到很多演出,对舞台也熟悉,一开始的拍摄重点就在剧照拍摄。深入学习舞蹈编导后,我对舞蹈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演出拍摄时,我尝试运用摄影的语言——多次曝光、快门速度变化——在胶片上重新“编排”舞蹈,将时间、空间、人物关系和舞台调度凝固于方寸之间。摄影逐渐成为我的主要工作,对舞蹈的热爱却从未减少。于是,我选择用相机拍摄舞蹈来延续这份热爱。从拍摄舞蹈剧照,到影棚拍摄舞蹈,再到现在为舞剧拍摄宣传照片,现在回想每一步都是必然的发展。

舞蹈摄影的瞬间与永恒
舞蹈摄影不仅仅在于精准捕捉曼妙舞姿,更重要的是摄影师的舞蹈审美和对舞者引导能力的体现。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为了这种美,舞者要经过长期复杂艰苦的系统训练,很多训练都是从针对肢体的细节开始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专业之美,拍摄时要格外用心呈现这份专业性。
舞蹈和摄影一样都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和矛盾:舞蹈的时间性是绵延的,摄影的时间性是瞬间的;舞蹈的空间是三维的,摄影的空间是二维的。既然是用摄影表现舞蹈,那就要把舞蹈按摄影的二维瞬间特性表现出来。舞者在舞动时虽有很多优美舞姿让人印象深刻,但也有更多精彩的瞬间由于动律转瞬即逝,肉眼难以捕捉其全貌。摄影的力量,就在于它能把难以捕捉和记录的瞬间变成永恒的画面,供人细细品味。
跨时空的艺术对话
这组作品是我与优秀的舞者陈添合作完成的,舞蹈艺术与古建筑环境交融,打破了艺术门类的边界。将舞蹈从传统舞台迁移至户外古建筑场景,标志性古建筑不再是单纯的背景,而是成为舞蹈用肢体语言叙述的环境。舞者通过跳跃、伸展等动作,以身体为“笔”,主动对话以建筑空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古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厚度,舞者的身体则是鲜活的当代艺术载体。二者并置,形成“历史时空”与“当代艺术时空”的交响——舞者的跳跃、扭转,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又以现代艺术语汇赋予古建筑新解读,完成跨时空的艺术对话。
以简洁动作、素净色彩、自然/人文环境为基底,传递“空灵、含蓄、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在拍摄中不让舞者刻意强调技巧难度,而是以姿态的“气韵”融入场景,宛如一幅流动的“文人画”,将中式美学从纸面搬至现实空间,完成其现代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