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赶庙会:无数的生活与相似的爱
作者 ◎陈卡
发表于 2025年7月

长大后,我一共去过两次庙会。一次是家中有事,回了家乡一趟,正好碰上了镇里举办庙会;另外一次是我听说老家的村子要赶庙会,专门回去了一趟。

村子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来一院一院的房子不是扩成了宽宽的街道,就是换成了二十几层的高楼,赶庙会期间必然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红色大帐篷。我回去的时候,这里完全看不到赶庙会的迹象,上班族提着手提包行色匆匆地走着,一旁的烤鱼店门口,服务员大声叫卖着,这像是中国无数的、普通的、一模一样的城市。

我是专门回来赶庙会的,就趁着人们等红绿灯的时候,询问旁边的一家三口,庙会在哪里。妈妈说着熟悉的方言,给我指了个方向,我往那儿走去。难怪找不到了,庙会的场所在一个小区的后墙,而这里所有的小区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人能想到小区后面有个庙会。

我沿着那条路走了很远,七拐八拐,穿过那一根三元、两根五元的脆皮烤肠的香味和“十元,十元,彩色棉花糖任意选”的叫卖声,找到了庙会的入口。

我几乎找不到童年的印记,尽管旁边立着醒目的古戏台、新戏台、文化园区的指示牌,我还是不能和小时候的记忆对上号。我顺着指示牌,又问了两三个小商贩,去了古戏台。小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在上面走过猫步的戏台子成了保护文物,被围了起来;旁边又新修起据说有上百年历史的古井,甚至引用了一段古书中的记载,介绍牌在阳光下锃亮发光。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