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的“黑科技”
作者 袁则明
发表于 2025年7月

在考古过程中,一般不会修复棺椁,但也有例外。明嘉靖三十八年内官监太监赵谅的棺椁就被修复了,因为赵谅的棺椁上面有一幅图案,描绘了当时人们理想中的一个美好世界,很有研究价值。

这幅图案是用油漆绘制的,因为年代久远,气候干燥,油漆已经脱落,漆皮脆得稍稍触碰就会粉碎。漆共有5层,薄如蝉翼,厚度约0.1毫米。

怎么修复这种漆画类物品呢?当时考古界没有先例。从生活常识来看,要想将这幅漆画恢复原状,首先就要让碎漆皮变软。那么,如何才能将碎漆皮变软呢?

研究人员经过不断尝试后,最终从具有保湿和回软功效的洗面奶、面霜、护手霜等护肤品中获得启示,因为它们都含有一种叫聚乙二醇的化学物质。于是,研究人员尝试将碎漆片浸泡在聚乙二醇溶液里,漆片果然被软化,这幅图案也就被顺利修复了。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木漆器上的漆皮倒是没有脱落,但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木器漆大多在地下“喝饱了水”,出土后不论是烘干还是自然阴干,都会因严重失水而变形。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