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国家的科研复兴之路
| 巴格达智慧宫 |
巴格达的智慧宫始建于9世纪,甚至早于全球公认的第一所科学院——罗马林琴学院。班努·穆萨兄弟是巴格达一位天文学家的儿子,他们在这里创造了史上第一台带预设运行逻辑的机器。智慧宫的科学教材也经翻译传入欧洲。
那是智慧宫的巅峰时期。1258年,蒙古人围攻巴格达,摧毁了智慧宫,并将所有书籍文献扔进了底格里斯河。自此,中东的科学研究日益衰落,再未重现“伊斯兰黄金时代”的辉煌。海湾地区的统治者希望未来能有所改善。为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实现多元化发展,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政府都开始转而扶持科研。
2024年2月,阿联酋推出了一项科技革新政策,七个月后,又开设了以研究为主导的迪拜国立大学。在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启动了一项改革战略,要重组沙特的科学中心——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即效仿西方的研究型大学,使得学校的研究重点与萨勒曼提出的经济蓝图“2030年愿景”相契合。此外,沙特还与英国达成了合作协议。卡塔尔2024年启动的第三个国家发展战略,涵盖直至2030年的六年发展计划,其中包含众多科学基金会和私营企业在专利、出版和研发投入方面的目标。
| 金色梦想 |
有资料显示,阿联酋的研发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卡塔尔为0.7%,沙特阿拉伯为0.5%。三国的数据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7%的均值。但阿联酋科学委员会主席兼内阁高级科学部长莎拉·阿米里表示,有部分原因是阿联酋并未采取“全面撒网”的方式,而是将资金分散到了所有可行的项目中。
尽管如此,沙特阿拉伯于2021年成立的研究、开发和创新管理局仍希望在2040年前,让研发和创新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卡塔尔则计划在2030年末将本国目前的研发支出水平翻倍,其中约3/5的资金将来自企业。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