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全职户外博主之后
作者 孙斐凡
发表于 2025年7月

在如今的算法机制的捕捉下,即使你只是短暂浏览了一条户外图文或视频内容,也大概率会在之后收到各式各样的相关推荐。可能是雪山海子的风光大片,或者是标记着小众胜地的路线推荐以及看起来充满活力、毫无班味的人在镜头前滔滔不绝。

更何况,户外很热本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投身其中产出海量内容的人数也节节攀高。随着自由职业在过去几年成了社交媒体上最具热度的标签,户外博主似乎是其中最潇洒的存在。

对绝大多数穿梭在钢筋水泥与格子间的打工人而言,做博主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职业。在那里,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赚钱是顺带的。当然,想象之中,那个世界可能也有很多暗流涌动,比如团队间的分歧、利益的纠纷以及狗血的多角关系。

所以,做户外博主到底意味着什么?镜头之外,成为全职博主之后的他们,生活又到底色彩几何?

间歇性自由

2023 年4 月份,十一离职后,开始离开北京去更多地方徒步,也开始作为自媒体博主更规律地更新内容。在此之前一年,她的徒步范围基本在京郊。更早之前,十一是景区公园的爱好者。

有一次,一个朋友跟她开玩笑说:“你这都不叫徒步。”于是她开始了解户外徒步,知道了徒步路线往往没有景区栈道、台阶那样过分人工规整的路迹,而需要跟着GPS 轨迹走。“我找了那种一日往返线,下了轨迹就直接去了,当时觉得不行就原路撤。”

彼时她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工作状态大致是每天10 点上班,晚上九、十点下班,有时候加班到半夜3 点也不少见。“大家都比较卷,加上我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设定一些小目标,所以我自己可能分外地卷。”

离职后,为了方便徒步,她剃了个寸头。她开始去之前那些她没去过的地方,发现原来特别漂亮的地方有这么多,再到后来体验过高海拔的徒步路线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徒步的路上,十一觉得之前身边人的质疑、劝告,自己内心的纠结与徘徊好像都神奇地消失了,生活一下变得和新发型一样清爽。在山里,人与人相遇、拜别,关系直接又简单。每当筋疲力尽地抵达某条线路的终点,脑中精彩、有趣的片段会自动覆盖跋涉的艰辛,“不受他人影响,这也算是自由的一种状态”。

2023 年8 月,十一独自出发徒步冈仁波齐庆生,转山过程经历冰雹、风暴,在点不着的蜡烛和潦草蛋糕的陪伴下拼凑出一个略显荒诞的生日。幸运的是,最终她还是看到了日照金山。冈仁波齐之行后,十一自觉剪片可以进入一种心流状态,她享受其中,也开始认可自己的内容输出能力。

梅里北坡、阿布吉措、库拉岗日、EBC……乌孙、亚丁,十一走完大大小小五六十条徒步线路,一半以上时间在路上和山上。直到在贡嘎环线时,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对这种日复一日的景色不再着迷。

行程规划、布置,重复……每次进山前都要处理诸多繁杂事项:时间、交通、衣食、商单,还要保持警惕,与一路上的人与坑过招。

十一一直以为自己是不需要新鲜感的那种人,“就觉得所有的景色都能让我深受启发,或者说是大隐隐于市那种感觉”。发现自己开始审美疲劳后,她才意识到自己也很普通,绝大多数户外人有过的心路历程,自己也逃不过。

转做全职户外博主后,宏达一周有四五天时间会早起到北京某图书馆“自主上班”。他以前做营销宣传工作。“基本上就是燃烧20 多岁的人,经常加班、出差”,为了迁就综艺录制,忙的时候凌晨三四点还在上班,焦虑的时间都没有。全职做户外博主后,宏达有了大把自由,却完全没有变成他以为的轻松又自律的样子。比如他想在家自学更多户外装备知识,但每次都忍不住插手家里杂七杂八的小事,时不时看下手机消息,完全没有节奏。

“去图书馆就是因为自律不起来”。一般成功抢到图书馆座位通常意味着需要在7点左右起床。当宏达坐在一众考研、考公人之中,不认真学习显得像是一种罪过。他借此顺势沉浸其中,重新建立一种高效工作的秩序。坚坚一直深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户外博主的自由身份是权衡取舍后的结果。徒遍家乡江浙周边和国内经典路线后,坚坚和搭档老赵改造了一辆van,计划自驾新疆、西藏,然后进入尼泊尔……沿路徒步,旅居,探索故事、文化。驾驶着这辆红色小家抵达新疆时,除了偶尔会因为晚上在车中睡觉太冷怀念家里温暖的大床,坚坚完全享受这种移动生活。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