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 月17 日20 时左右,秦岭牛马队队员“十年”(户外ID)身处齐腰的雪窝,呼啸的山风裹着队长的嘶吼撞进耳膜:“孙亮找到了,活的!”这是自2 月16日凌晨沙沟峡分队进山以来,第一次与指挥部联系上。电话那头传来指令:“请立即下撤。”
此刻,被冰甲包裹的背包和冲锋衣像生铁般沉重——连夜进山时沾的雪水已冻结成铠甲状外壳。十年试图弯曲手指,却发现连抓握登山杖的动作都变得困难,3 天前那个雪夜的记忆突然鲜活起来——2 月15 日下午,秦岭牛马队看到求救消息,旋即连夜驱车赶赴鳌太救援。
十年还是觉得这一切不可思议,这是近5 年来冬季在鳌太失联后被找到的第一个幸存者——正如他在搜救途中,在零下20℃、海拔超过3000 米的雪原上看到的那只蚊子,让他感到生命的顽强和不可思议。
“收拾装备。”十年哑着嗓子喊,声音像是打磨过冰碴。下撤路上,十年细数着全队的情况:全员负伤、登山杖全部折断、冰爪全部报废、所有人的冲锋衣都有不同程度的划口、破损。

集结:与死神抢时间
秦岭牛马队队长阿虎至今记得,车灯切开风雪时,仪表盘显示车外温度已是零下。“各车检查装备,注意带上防滑链!”2 月15 日晚,阿虎在车队电台里嘶吼。此时,户外群的消息还在不断闪烁,半天前,秦岭牛马队在群里看到孙父发布的求救信息。
“我们看到求助信息后便主动联系了孙亮的家属,同时也开始了搜救动员工作。接着,我们接到了黄柏塬派出所打来的电话希望我们协助,家属也正往事发地赶去。”阿虎向《户外探险》表示,和家属简单沟通之后,他们便连夜集结赶往山里。
“因为山上的环境瞬息万变,气候随时都在变化,就害怕孙亮发生什么意外。”按照以往的救援经验,阿虎认为搜救只有两天的黄金期,必须赶在死神之前找到他。
从看到求助消息到集结完毕,秦岭牛马队只用了不到7个小时。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救援行动,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此前,还没有人能够在冬季鳌太失联后被活着找到过。
2 月16 日,阿虎和队员们与孙亮家属第一次见面。焦急写在孙父的脸上,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不停地祈求救援队帮忙找到孩子。“当时感觉挺心疼的,为人父母谁丢了孩子不着急,我只能一边安慰他们一边想办法。”阿虎回忆道。
想要最快速、有效地在鳌太线找到失联者,就必须多人、多线路同时进行搜索。“鳌太全线很长,且冬季气候多变,对搜救人员的经验、装备要求很高,于是我们单方面向家属提出了付费救援的建议,寻找到更多的经验充足的人参与进来。只要再晚半天,这个小孩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阿虎说。
孙亮家属同意付费救援后,秦岭牛马队立刻制定了鳌太全线的搜救方案。阿虎向《户外探险》介绍:“我们当时按路线将人员分成了5 个小队,涵盖整个鳌太线以及一些重要的下撤路线,基本上把孙亮可能出现的区域都覆盖了,在之前的搜救中这是难以想象的。”
经过缜密研判,西安晨曦减灾应急救援中心、秦岭牛马救援小队、西安鄠邑青年应急救援协会近40人被分成5 组。“一队从沙沟峡上,然后上飞机梁1、梁2、梁3,再从核桃坪下撤;二队从核桃坪上,穿越金字塔1、塔2、塔3 到九重石海,从九重石海再回到核桃坪;三队从景区上,走东跑马梁也就是万仙阵附近,然后到九重石海搜索之后,从都督门下撤;四队从23 公里登山口走鳌山南北,在塘口或苗圃下撤;五队沿着红水河逆向进行搜索。”阿虎表示,此次搜救最难解决的是通讯问题,由于各分队之间相距甚远,互相之间只能靠信任和时间节点来判断是否安全或者有无特殊情况。
“大家都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活着找到失联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