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与复盘丨一次重大攀岩事故和救援
作者 法与岩
发表于 2025年7月

事故前状态

2025 年5 月间,四名攀岩者(包括我),两两搭档在一野外岩场攀岩。该岩场位于一景区内,其中可以通车的简易路面无法到达岩壁下。从通车路尽头还需在石块铺装的步行路走10 分钟,此后,再在草木丛生的崎岖山路上走30~40 米,才能到达岩壁下方。

四人攀登两条单段运动攀线路,关系如下:

2A 在B 保护下爬一条5.10a 线路,A 在顶绳尝试后,准备“红”线;C 在D 保护下,刚刚顶绳完成一条5. 10b 线路,该线路紧挨着A、B 攀的5.10a 线。C 与D 均持有国际野外医学学会WMAI 的WAFA(野外高级急救证书)。两条线路风格均为slab,即花岗岩板岩。四人在攀登和保护时均佩戴头盔。

事故发生

下午3:20 左右,A 挂好第③把快挂后上攀,准备够第④把快挂的保护点。当她开始起身伸展动作、但还未抽绳时,突然发生冲坠——身体发生接近180 度折返坠落,导致头朝下、侧后脑撞击在第①把快挂附近的岩壁上。随着一声明显的撞击声,A 瞬间昏迷、身体倒置,此时A 头部距离地面约4 米。(参见示意图)

此刻,在旁边攀登的C 刚刚完成了顶绳攀登,正被D 放绳下降,恰好降在A 冲坠的平行位置。

 岩壁救援

BCD 三人在短暂惊愕呼喊后立即展开岩壁救援。

B作为保护者,绷紧绳索,防止A继续坠落或二次受伤。

D放绳使C下降并左移,C在岩壁上接近昏迷的A。此时,能看到血液从A的鼻孔中缓缓流出,紧接着听到A的呼吸有嘶鸣音。

D判断是鼻腔血流正在阻塞呼吸,要求C立即将A体位调整为头上脚下、再协助A下降。由于A已经失去意识,反转头脚位置非常费力,但C还是很快调整过来,此后嘶鸣音消失。

C与两名地面保护员协同,将A缓慢放到地面。

地面救援

三人分成两组开展救援,大致分工:D 与B 施救;C 负责呼叫和引导120 急救。

A被降到地面后,靠近岩壁没有移动(担心脊柱创伤),仰卧、头部略高于脚部。后给A头下放了背包和蛋槽坐垫。

脱下A的头盔,检查头部,未发现出血;后迅速检查了躯干、四肢和背部,也未发现出血。

此时,A苏醒,反复问“我怎么了?”对刚刚发生的一切没有记忆。询问她感知,她回复“头疼、特别疼”。再问她其他部位是否疼痛,回答否。A想挣扎坐起,被BCD阻拦,让她保持原位。

后脱下A的攀岩鞋,保持舒适度与血液循环,但未解下安全带(担心脊柱创伤)。

在检查中,仅发现A手肘处有一片皮肤擦伤,D用医疗包中一大创可贴覆盖。

此后A的意识为轻度昏迷,呼唤其姓名能睁眼应答,精神萎靡。应答后,刺激其四肢末端,反馈有触感。

此后A恶心,要呕吐。于是将其转成侧身位,以防止阻塞呼吸道。A呕吐血沫,其中有午饭。

由于温度较高、没有失温风险,因此仅在A身上盖了两件薄外套,身下没有放置其他材料隔离地面,以避免移动。

3:26(事故后约6分钟),测量脉搏是76/分钟,呼吸是24/分钟;3:38,脉搏是64/分钟,呼吸是30/分钟。我计划每10分钟测量,后因120医生接手急救,未再进行监测。

与此同时,C落地后立即手机呼叫120急救(有信号),报告现场情况,并在此后120急救车即将到达事故现场时,沟通景区开门、引导前往。3:50左右(事故后30分钟),120两医生到达现场。众人告知事故来龙去脉,并告知监测情况和初步判断——创伤性脑损、颅内压增高。医生进行血压、瞳孔等测量,并交由医生负责。4:06,开始输液。

此时,120医生表示,其只有硬质金属折叠担架,无法将A抬出崎岖山路。120救护车停留在二三百米外的通车路尽头,无法到达,必须呼叫消防救援。于是C立即呼叫119消防救援,我前往山下迎接。

此后消防队6人携带软担架到达。约4:30(事故后1小时10分钟、呼叫后40分钟),将A抬上担架运往120急救车处。抬上担架后,A再次呕吐血沫。我们询问医生要送往哪家医院,大夫建议送往最近的一家军队医院。4:50左右,A被送上救护车。

17:10分左右,到达该医院急诊后做了头部CT,医生判断为颅内出血,医院无手术能力,建议转院。

此后,迅速联系并转往附近一家三甲大型医院,18:30到达该院急诊,行头部CT,显示为“右侧额叶及颞叶脑挫裂伤可能。右侧额部、颞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颞叶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左侧顶骨骨折”。当晚9点多,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顺利。

A于手术12日后出院。出院诊断为:1.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型;2.创伤性硬膜外出血;3.创伤性硬膜下出血。需全休三个月,目前在康复中。

事故的冲击

对于事故和救援过程,我尽力用冷静、第三方视角表述,以便客观呈现。但人非草木,我是事故和救援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并且,伤者是我的同学、好友。她坠落的一瞬间、那令人恐惧的头颅撞击声,永远留在记忆中,而我们作为亲历者,无法接受好友在眼前,在那个虫鸣鸟叫、树叶摇曳的平静下午,迈向死亡的黑洞。我们极度震惊、恐惧、窒息、慌乱、无所适从。此后的紧急救援,让我们压抑情绪,聚焦在如何将她从鬼门关拽回来。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