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三高联动”新打法
作者 常敏 翁佩君
发表于 2025年7月
标题

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三个词放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浙江用一场活动给出了答案。

今年5月,一场特殊的“双向奔赴”在杭州钱塘新区上演:浙江省50余个高新区的展位前,6000多名大学生带着简历穿梭咨询,寻找职业发展的新机遇;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代表围坐在洽谈区,围绕技术需求展开热烈讨论;数十位“产业教授”和“科技副总”接过聘书,开启跨界创新之旅……

这是浙江省高校毕业生高新区专场双选会暨首届“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供需对接活动的现场,当青年的职业梦想与产业的升级需求激情相遇,一场关于创新与未来的奇妙化学反应正在悄然发生。

浙江为何要实施“三高联动”?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三赢目标”

浙江实施“三高联动”,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加速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协同,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国家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整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同时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为做深做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创融合”)这“两篇大文章”,浙江探索推出“三高联动”系列举措,不断加速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力求实现人才高质量就业、高新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赢目标”。

放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来看,浙江通过“三高联动”强化区域协同优势,将助力长三角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发展共同体。

从浙江来看,浙江省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让创新浙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鲜明标识。

目前,浙江共有109所高校‌,已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71个,其中国家高新区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0.9万家增加到2023年的4.24万家,增长近五倍,“三高联动”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今年3月,浙江省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两创融合”浙江路径取得重大突破,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30年,“两创融合”浙江路径更加成熟完善,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到2035年,“两创融合”浙江路径全面形成,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