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意速办”改革样本
作者 云城 冯秀成
发表于 2025年7月

如何有效感知和快速回应民意诉求,是维护城市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各部门分别自建咨询、投诉、建议渠道,存在标准不统一、流程不规范、处置不高效、体验不友好等情况,越来越难以适应市民、企业新的更高要求。

特别是对于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来说,每天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当市民遇到噪音、消费维权、环境保护、商事登记、社保公积金、政务服务等众多问题时,应该找谁?对此,深圳的办法是创新“@深圳-民意速办”平台。

市民只需要在手机上搜索这个平台,输入诉求,一键下单,自然有相关部门主动协调解决。通过“@深圳—民意速办”一体化平台,深圳构建民生诉求收集、速办、反馈、评价机制,探索超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深圳样本”。

四位一体的深水区改革

“民意速办”改革之前,深圳一直在进行局部的改革创新探索。其中,坪山区在深圳率先启动民生诉求服务改革,自2017年以来已经进行了五轮流程优化。这次改革充分吸纳前期局部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市级平台保留原有的区级平台,并进行个性化探索和拓展运用。

深圳大幅压减整合全市原有537个民生诉求受理渠道,仅保留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23个用户数量多、群众使用率高的诉求渠道,并将其集中归集至“@深圳—民意速办”主渠道统一受理。平台于2023年1月正式上线。

改革的首要特征是系统集成。打破部门、区域、层级的壁垒,整合所有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分拨处置平台系统、回应处置流程制度、信息数据等,实现用一张清单、一个标准、一套流程,去回应和处置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民意诉求。

在平台渠道整合的基础上,以统一的制度机制、统一的标准规范、统一的流程来感知、回应和处置海量且复杂的民意诉求,需要技术、制度、政治等动力机制同时发力,横向需要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委改革办、市政数局、市委政法委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纵向需要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联动,体现出很强的组织统筹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一次体制、机制、制度、平台层面四位一体的深水区改革。

“@深圳—民意速办”接线大厅,工作人员24小时受理各种民生诉求。

观察“民意速办”改革,其中的许多制度设计并非深圳首创,如首办负责制、政府权责清单制、满意度评价制、不满意重办制等,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改革。但深圳制度创新有两个鲜明特点:

一是立体化与全面向。《深圳市“@深圳—民意速办”运行指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涵盖了民生诉求“收集—分拨—办理—监督—评价”环节,其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不是点状的,而是立体化和全面向的。此次改革在短时间内形成全面的制度规范体系,其制度合力、制度规模效应,对巩固和扩大制度创新成果,形成制度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