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是国家有机生命体的毛细血管,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治理先行。然而,乡村治理也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乡村治理“带头人”队伍建设难、乡村经济支撑难、提升群众配合度难、打造共治队伍难等。如何去破解?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立足自身,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抓手,创新打法,蹚出了一条具有贵池特色的乡村善治有效路径。贵池是如何破解乡村治理“四难”的?
锻造“头雁”,
增强治理“引力”
基层强不强,关键在“头羊”。带头人作为乡村发展中的核心力量,其素质、能力、担当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带头越好、本事越硬,党组织就越凝心聚力,基层治理就越坚强有力。
对此,贵池深入推进“头雁”工程,通过“选”的源头活水、“育”的培养融合、“比”的激励鼓劲、“管”的精准精细,逐步锻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乡村振兴排头兵,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格局。
一是“选”出合格“头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推行“村内选拔、村外回引、公开招考、上级选派选人和转岗、劝退、辞退、问责”四上四下举措,真正把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工作积极、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出来。
“换届前,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贵池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坦言。在2021年换届之初,就注重从源头上严把人选,挨家挨户收集群众意见,剔除“病秧子”,挑出“好苗子”,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脱颖而出。“头雁”选准了,班子建强了,乡村治理有了强的“主心骨”,路子自然走顺了,2023年底贵池所有“后发村”顺利摘帽。
二是“育”出过硬“头雁”。“以前是胸中一团火、脑中一团麻,现在做规划、搞产业、抓治理都有招,也很顺手了!”翻动着自己厚厚的学习笔记,里山街道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巩文开感慨说。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贵池在推进“头雁工程”过程中,注重加强队伍锤炼,通过分级“联动式”理论学习、分类“订单式”技能学习、“内外结合式”跟班学习,帮助村党组织书记“补钙提能”。
三是“比”出有为“头雁”。比是平台,赛是手段,干是核心。“动真格”的擂台赛和“赛马”选优机制,已成为贵池常态化的机制,在这种争先进位、勇当“擂主”的态势感召下,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都很拼,在比拼中找差距、学先进、当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