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尾海头第一港”如何催生大产业
作者 陈惟杉
发表于 2025年7月
太仓的现代化港口。摄影/谢富春

太仓是一座拥有港口“基因”的城市。

620年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自太仓起锚七下西洋。2025年,时值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太仓再度因港口迎来发展机遇。地处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多重战略机遇的龙头位置,太仓港已经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享受海港待遇的内河港口,太仓港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港口。1992年,太仓港才正式开工建设。2024年,太仓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近3亿吨,同比增长4.9%。在汽车这样的细分领域,太仓港更是在全国港口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2024年,太仓港出口汽车48.44万辆,同比增长18.93%,稳居江苏汽车出口第一大港。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级港口的背后往往是一座世界级城市,如纽约、伦敦、上海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港之初,太仓便提出“以港兴市”,如今,太仓希望通过“港产城融合发展”,以“前港—中区—后城”布局,兑现太仓港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潜力。

世界级港口的差异化竞争

太仓港与张家港、常熟港共同构成苏州港。在长三角的一众港口中,太仓港有些“低调”。

从数据来看,太仓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近年迅速增长。2021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为700余万标箱,2024年突破830万标箱,而当年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太仓港占据其中八成以上。以太仓港的吞吐量来看,去年排名全国港口第8位、全球港口第20位。

从区位来看,太仓港被称为“江尾海头第一港”,与上海崇明岛相对,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是长江入海前最后一个主要河港。虽然是内河港口,但是太仓港却享受海港待遇,其拥有38.8公里岸线和12.5米深水航道,足以支持远洋航线的大型船舶停靠。同时还是江苏省内口岸资质最齐全的港口,包括水果、肉类等产品的进出口资质。

2024年12月26日,苏州港成为全国首个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的内河港。本文图/太仓市委宣传部供

作为“江苏仅有、中国难得、世界少见”的良港,太仓港将自身定位为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中近洋和内贸集装箱干线港、远洋集装箱喂给港,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北翼。从多个定位不难看出,其价值更多体现在与周边港口合作,这由其位于“江尾海头”的区位决定。

太仓港的“低调”很大程度也是对比上海港、宁波港的“强势”而言,这两个港口去年分列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第一、第三位,太仓港近年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上海港、宁波港的“溢出效应”。

比如江海联运中转是太仓港的重要业务,主要开展长江沿岸港口与上海港、宁波港的“水—水”中转业务,即来自长江沿岸港口的货物先在太仓港集并,再发往上海港、宁波港等进行海运。

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方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比于来自长江沿岸其他港口的小型驳船,经太仓港集并后的驳船可享受上海港“双优”政策,即最优装卸费率、全长江最优靠泊等级,目前班期密度达到每天12班,其中洋山港5—6班,每天定时、定点、定航线发船。此外,长三角地区货物如果通过陆路运输进入上海港,货车进港通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出于节省时间与物流成本的考虑,越来越多企业选择“陆转水”,即通过太仓港驳船中转至上海港。

而为与上海港、宁波港实现差异化竞争,太仓港重点发展近洋直达航线,目前近洋航线已经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同样的近洋直达航线,通过太仓港出运平均可比周边港口节省10%—20%的成本。

太仓港也提供特色化、定制化远洋航线服务。方健将上海港与太仓港之间的关系类比为上海浦东机场与周边机场之间的关系。“人们搭乘国际航班倾向于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因其可选航班更多。相比于作为河港的太仓港,上海港的国际航线更丰富,太仓港的优势则在于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为客户开拓新的出海通道,同时节省物流成本。”

在差异化竞争背后,方健认为,太仓港最大的竞争力在于通过服务为企业创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去年一家半导体科技公司进口集成电路相关仪器设备,必须在无尘、恒温、恒湿环境下储存和运输,无法在口岸现场拆封查验。通过协调,海关人性化地将该设备的查验作业延伸到企业工厂,也就是在口岸实施外形查验,将设备运输到企业工厂专业车间后实施目的地检验,不仅保障了设备安全,也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不仅让太仓港受益,也让很多物流敏感型产业受益。“对于饮料行业而言,产品重量较大,价值密度较低,理想产品运输半径在500公里以内。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