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最低行政拘留年龄下调
作者 吕雅萱
发表于 2025年7月
AI插画/adan

“对14周岁至16周岁以及16周岁至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或者14周岁至16周岁一年内二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执行拘留。”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修订提出,对特定情形下可拘留未成年人的年龄下调至14岁,引发外界关注。

治安管理处罚法一直有“小刑法”之称,法案中一半以上行为和刑法中的行为样态是相同的,只是情节轻重不同。该法于2006年正式实施,此次为首次大修。在刑法已经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之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也对近些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领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做出了回应。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立法者试图在保护大多数轻微违法未成年人并“拉一把、救一下”的同时,也要向极少数屡教不改,或者实施严重危害行为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发出明确信号:法律并非无能为力。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苏明月提出,未成年人正处于心理发育和社会认知的关键期,对未成年人行政拘留的保护机制要到位,执行措施要规范。长期来看,行政拘留不能成为替代教育的“简便手段”。

可拘留年龄降至14岁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较上一年度上升4.3%。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处长张义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实践情况来看,一些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故意利用(行政拘留)年龄不够、故意利用不执行拘留的规定,反复砸停放汽车的玻璃窗、反复撬临街店铺进行盗窃,甚至有上百次违法记录。

“一些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表示,看着这些孩子明目张胆违法,却又无能为力,此前的治理手段实际上是失灵的。”苏明月说。

因此,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调整了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条件。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主任李红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修法呼应衔接了2021年刑法下调的刑事责任最低年龄,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构建起阶梯式的惩罚机制,使得治安管理处罚法这一“小刑法”充分发挥其预防犯罪功能。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