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潮玩的烦恼
作者 杨智杰
发表于 2025年7月
6月17日,上海一家泡泡玛特线下门店,人们选购LABUBU等产品。图/IC

“为什么全网都能买到 LABUBU,除了泡泡玛特的官方店?有人知道吗?”6月24日下午,罗永浩在微博上发文感慨。

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618”,泡泡玛特对LABUBU新品已经完成了一轮全渠道大量补货,并以预售形式分批发货。但产品随即被秒抢一空,首批预计6月28日发出,最晚一批要等到9月下旬。

LABUBU,这个尖耳朵、九颗锯齿状牙齿、笑容狡黠的“北欧精灵”,如今几乎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潮流玩具。它由泡泡玛特签约的艺术家创作,2024年在东南亚爆火,并在今年继续扩展至欧美和国内,成为大众抢购的时尚单品。

泡泡玛特也面临甜蜜的烦恼:如何满足激增的消费者需求?一直以来,盲盒经济通过制造隐藏款的稀缺性,带动消费者复购,并催生出庞大的二手交易市场。过去,泡泡玛特的一二级市场还能维持相对的平衡:除了少数隐藏款和联名款外,二手市场价格普遍低于官方售卖价。但LABUBU系列长期断货,使得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黄牛扫货、哄抬二手价格,在社交平台上,消费者的抱怨增加,也让泡泡玛特必须正视黄牛和二手市场的乱象。

官方放量“挤泡沫”

为了抽到LABUBU3.0“前方高能”系列的隐藏款,从6月初起,26岁的程之秋几乎每天花6个小时,蹲守在泡泡玛特的官方直播间。LABUBU 3.0是泡泡玛特在4月24日开售的新品搪胶毛绒玩具——这类玩具一般是头或面部为搪胶材质,方便精细刻画五官,身体为毛绒布料,国内定价99元。

LABUBU3.0很快成为现象级爆品,除了发售前两天有货外,LABUBU 3.0在线上线下都持续缺货了一个多月。6月17日,泡泡玛特开始全渠道补货。程之秋一直在官方抽盒机小程序上抢购,从16点到22点,在买到10个LABUBU后,终于抽中了隐藏款——LABUBU一整盒有6个盲盒,包括6个常规款、1个隐藏款,开出隐藏款的概率为1/72。

LABUBU并非一个新IP,由香港插画师龙家升在2015年设计,2019年泡泡玛特推出盲盒系列,起初反响一般,甚至被诟病“很丑”。就算到了2023年,LABUBU也算是冷门款。直到2024年,它的搪胶毛绒玩具在泰国意外爆火,一线明星和泰国政府为其站台,随后又被欧美时尚潮流圈追捧。过去一年,The Monsters系列营收同比增长了726.6%,成了泡泡玛特最赚钱的IP。今年以来,这股热潮“出口转内销”, LABUBU也开始在国内大范围走红。

这次新品上线,正好赶上LABUBU全球热度的巅峰,引发了疯狂的抢购。5月中旬,伦敦一家门店因顾客争抢LABUBU爆发肢体冲突,泡泡玛特紧急叫停英国16家门店的LABUBU销售。据消费者称,现场有黄牛以超过100英镑的溢价转手倒卖。6月14日,韩国门店也因消费者过多,暂停线下销售。6月15日,杭州一家泡泡玛特新店开业,门店以“内部整改问题”为由,当天临时闭店,有消费者目睹黄牛冲进店内“端盒”,引发顾客不满。

二手市场也出现超高溢价。在国内某二手潮玩交易平台,6月18日之前,原价99元的“前方高能”隐藏款,最高被炒到了4600元以上,普通款的均价也在400—500元。

产业研究者张书乐从2021年起研究泡泡玛特的营销模式,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近年来,许多潮流消费品都出现了“理财化”的现象,比如之前的炒鞋、现在的炒盲盒,人们通过溢价转卖获利。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