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痛点几何?
作者 胡可欣
发表于 2025年7月
2019年4月11日,厦门长庚医院副主任医师王良山为产妇进行硬膜外穿刺实现分娩镇痛。图/中新

“打上‘无痛’后,整个生产过程都很舒适。”张楷纹说。2024年4月,孕39周的她在上海一家私立医院花费5000元进行了无痛分娩。

她回忆,分娩起初,宫缩的疼痛让她头冒冷汗,麻醉医师打上了“无痛”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身体瞬间就放松了下来,连宫缩几乎都感觉不到了”。依靠仪器监测宫缩频率,她在医生的指导下发力,顺利完成了分娩过程。

无痛分娩又称分娩镇痛,近年来,在国内各省市不断推广。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能提供分娩镇痛服务;到2027年,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能提供分娩镇痛服务。

2018年起,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国的分娩镇痛率相较数年前已有明显提升。但在推广过程中,认知误区、麻醉医师短缺、部分地区医保未纳入和收费未立项仍是待解决的难题。

会不会影响胎儿智力?

29岁的产妇林栀经历过两次分娩镇痛。2019年10月,林栀在洛阳市某三甲公立医院待产头胎。经历了4个小时难忍的宫缩后,宫口开到三指,医生便带其到待产室打上了“无痛”。

林栀打的“无痛”指的是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即麻醉医师通过将镇痛药物注入脊柱附近的硬膜外腔,使药物覆盖脊髓的痛觉传导路径,减少子宫收缩、宫颈扩张等过程中的痛感,从而为产妇带来更舒适的生产体验。这一技术是目前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分娩镇痛方式之一。有了第一次“无痛”的良好体验,林栀2023年8月待产二胎时,也选择了分娩镇痛。

“打‘无痛’前宫缩的疼痛像尖刀在身上割,‘无痛’后的感觉就像钝的刀背在身上刮,痛感瞬间降低了很多。”家住北京的产妇方菲这样形容。今年3月,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花费1500元进行了分娩镇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妇产科主任段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VAS评分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疼痛评分标准,该标准将疼痛分为0—10分,评分越高痛感越强。通常情况下,自然分娩的疼痛评分在8—10分,而有效的分娩镇痛能将VAS评分降至3分以下,使产妇感觉轻微疼痛甚至无痛感。分娩镇痛在国际上的有效率超90%。

我国的分娩镇痛起点可追溯至196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尹玲介绍,当年,同院麻醉科张光波教授启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临床研究,第一次在中国证实了分娩镇痛的可行性。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工作通知》)。2019年3月,全国范围内,913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被确立。

北京市某三甲公立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孟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分娩镇痛试点工作开始初期,我国的分娩镇痛率尚不足10%,至2022年,913家试点医院的分娩镇痛率已上升至53.2%,分娩镇痛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率大约在30%。

民众对分娩镇痛安全性的疑虑一直是制约其推广的一大因素。社交平台上,不少民众担忧,分娩镇痛注射的麻药会影响胎儿智力。对此,孟辉解释,麻药首先打入硬膜外腔,从硬膜外腔吸收入血液的浓度已很低。进入血液后,麻药还要经过胎盘屏障、血脑屏障才能抵达胎儿脑内,此时的浓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会对胎儿的智力造成损害。

从分娩时间看,分娩镇痛是否会延长产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分娩镇痛试点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主任医师米卫东表示,依据现有研究结果,分娩镇痛可能会使第二产程(从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分娩出)延长几分钟,对分娩的总体时长影响不大。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