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上海徐汇区衡山公园的沈钧儒纪念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沈钧儒先生”五个大字。这五个字取自周恩来致沈钧儒的亲笔信。1938年,为营救在武汉被国民党扣押的李公朴,周恩来和沈钧儒及时互通信函,密切商量。
两人的四封亲笔通信的复印件,一直被沈钧儒的长孙媳周秉德保存着。作为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从12岁起在周恩来和邓颖超身边生活了15年,直到27岁时与沈钧儒的长孙沈人骅结婚。
她嫁入沈家那年,沈钧儒刚刚逝世。如今,沈人骅也已亡故多年。著名画家杨之光所作的沈钧儒素描像,至今挂在周秉德家客厅墙上。两只装着沈钧儒少量旧物的暗红色猪皮箱,依然摆放在她的房间里。
今年是沈钧儒诞辰150周年。沈钧儒是新中国首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曾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的周秉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中国成立之前,很多党外人士因为认识周恩来而认识了共产党,也因为相信周恩来而相信了共产党,沈钧儒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
“恩来说了,可以这样办”
沈钧儒与周恩来相识之前,两人神交已久。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沈钧儒任主席。1936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派冯雪峰由陕北来到上海,与沈钧儒取得联系。随后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潘汉年任主任,冯雪峰为副主任。自此,沈钧儒同中共开始有了正式组织上的联系。
1936年6月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成立,沈钧儒被推选为常务委员。他和章乃器等人公开表示,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许多中共地下党员加入救国会成为骨干,救国会的很多活动都与中共密切配合。沈钧儒对潘汉年等人说:“我们与你们之间,是心心相印的关系。”
这年11月,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沙千里、李公朴、王造时被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名逮捕,史称“七君子”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蒋介石提出释放“七君子”。经各界营救,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七君子”获释。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全国国防最高决策机关,同时下设国防参议会。国防参议会首批聘任了16位参议员,沈钧儒是其中之一,后又陆续增聘了周恩来等9人。
国防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于1937年8月中旬在南京中山陵举行,沈钧儒和周恩来都出席了会议。在国民党立法院秘书长梁寒操举办的茶话会上,沈钧儒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两人相谈甚欢。
南京沦陷前夕,救国会迁至武汉。这一时期,沈钧儒经常与周恩来、博古、董必武沟通。有一段时间,周恩来几乎每周都到汉口中央银行楼上与救国会的沈钧儒、史良、邹韬奋、李公朴,国社党的张君劢,青年党的左舜生等人见面,向他们介绍国共会谈的情况,听他们对时局的意见。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和南方局部分机构入驻曾家岩50号“周公馆”。
南方局候补委员、重庆局委员王炳南与沈钧儒合租在良庄,沈钧儒与周恩来联系起来更方便了,经常去“周公馆”拜会。
那时国民党加紧防共反共,沈钧儒总在时局不明时说:“听听共产党朋友的看法。”救国会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沈钧儒有时也苦恼,但过一两天就会豁然开朗:“恩来说了,这件事可以这样办……”
1938年5月到1945年12月之间,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在重庆与民主党派举行的各种形式聚会,达120次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