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网名为“抒情的森林”的读书博主,最近火了。从2024年11月开始,他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些书籍内容的对比图,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在一些作家的著作中,不少段落与其他作品中的内容“高度重合”,有些内容甚至是原字原句地照搬。被他找出问题的作者中,有热度很高的童书作家,也有纯文学领域的热门新秀,更有声名显赫的畅销作家和资深作家。
他首先在热门童书作家常怡“故宫里的大怪兽”系列作品中,发现了大量来自安房直子、星新一、叶广芩等人作品的内容。后来,他又在作家蒋方舟的《东京一年》中,发现了和作家加缪、阎连科、纳博科夫等人的作品、谈话中一模一样的词句,也在备受瞩目的文学新秀焦典的小说《木兰舟》中,发现了和作家、导演万玛才旦小说里一模一样的句子。最夸张的是,他发现,作家李凤群不但在长篇小说中多次照搬名家词句,还在《非城市爱情》这本书的自序里,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余华小说集《我胆小如鼠》自序中的一句感悟。此外,儿童文学作家伍剑,作家孙频、李为民、徐衎等人的作品也被他指出了问题。
经过半年的发酵和媒体的报道,2025年6月底,“抒情的森林”发布的帖子热度提升,事件也得到了个别作家的回应,有人诚恳致歉,也有人质疑他的“查重”是否合理。一些网友也开始加入“鉴定抄袭”的行列,纷纷把类似的证据晒到网上。不过,在热闹的讨论之外,更多的出版社、文学期刊和作家还是选择沉默以对。
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关于这些知名作家是否抄袭他人作品的讨论,已经延展出了对作家自律、写作伦理等一系列更深层次问题的探讨。正如“抒情的森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的那样,他想通过“鉴抄”表达的,不仅仅是对作家们照搬他人文字的惊讶和愤怒,还有关于文艺作品原创性、作品质量的一些思考。
无心发现
“鉴抄”始于“抒情的森林”的一次无心之举。他生活在福建,曾经从事趋势研究方面的工作,从小爱看书,阅读量也很大。2024年11月,他准备在社交网站上做读书博主。在给小朋友讲故事时,他发现了一套许多小学生爱看的热门童书——“故宫里的大怪兽”。出于好奇,他开始研究这套获奖无数的系列童话。后来他意识到,很多词句都是照搬或“借鉴”自他从小喜欢的日本童话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
“抒情的森林”觉得不能对这件事坐视不管。他找出了“故宫里的大怪兽”系列中与其他作品雷同、相似的地方,做成“一对一”的对比图,以此为话题,连续发布了一个多月的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