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新鲜却不甜
作者 江潮 杨帆
发表于 2025年7月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剧照

马伯庸 + 曹盾 + 雷佳音,还有易烊千玺的串场“回归”,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一开播,就让人梦回 6 年前那部拿下 8.1 高分的国产剧《长安十二时辰》。

作为“姐妹篇”,《长安的荔枝》在一众书粉、剧粉和观众的期待下,于今夏荔枝时节开播。然而,直到大结局,豆瓣评分也只得 6.7 的水平,且观众评价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关于剧情节奏“注水”、进度拖沓、布景穿帮等吐槽甚嚣尘上。与此同时,主演之一的那尔那茜“高考材料造假”的争议一锤定音,场外风波不可避免地笼罩着剧集本身。多重因素交织,让这部改编之作一经亮相便置身于话题中心。

热度与争议之下,我们愈加需要冷静审视这部热播剧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同名原著《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用 11 天时间完成的 7 万字中篇小说,作为擅长以小人物命运编织宏大历史故事的小说家,马伯庸的现代视角和对小人物的共情悲悯是其近年受到文学界及市场和观众认可之处。

《长安的荔枝》中,“大唐盛世”下的朝堂小吏李善德勇闯岭南运荔枝的故事,正是彼时“职场打工人”完成艰巨 KPI 的生存写照。主线之外,剧中对于高官与黎民的刻画,更是将个体反抗的主题推向高潮。无论是市井小民的狡黠与智慧,还是朝堂之上的权谋与算计,都让人不禁思考个体在复杂社会中的生存之道。

同 名原 著《长安的荔枝》

“不可能任务”

“九品芝麻官”上林署监事李善德,在同僚算计下成为“荔枝使”,被迫接下为贵妃运送新鲜岭南荔枝到长安的任务。

荔枝,为岭南佳果,但“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

在千年之前,要将荔枝运送去 5000 余里之外的长安,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荔枝保鲜只是李善德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此外还有人手不足、物资匮乏、交通运输、官场掣肘等等一系列问题,其中,让他更寸步难行的,是来自官场本身的阻碍—岭南刺史何有光和掌书赵辛民对他处处算计,都让他举步维艰。

就剧情本身而言,将岭南鲜荔枝运抵长安的任务充满了荒诞,正如剧中岭南刺史何有光所吐槽的那样 :天下间有哪个蠢蛋,能想出往长安运鲜荔枝的主意?

然而,这种荒诞与不可能却恰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问题。根据设定,《长安的荔枝》故事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期。表面看来,长安城依旧维持着盛世繁华的景象,但难掩其中的枯枝败絮 :皇帝李隆基怠于政事,大权旁落至宰相杨国忠之手,杨国忠权倾朝野,大肆排除异己,致使庙堂陷入混乱,人人自危。

这一点在剧集开篇便显露无遗。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