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兰·阿尔博每天都用电脑下一会儿国际象棋。他下象棋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全靠想象 :想好屏幕上光标移动的方向,棋子就会落在光标所在的地方。
诺兰是 Neuralink 的“零号”病人,第一只“小白鼠”,也是第一个自愿允许埃隆·马斯克给他的大脑装芯片的人。2016 年一次游泳事故,22 岁的诺兰颈部以下全部瘫痪。以后的每一天,妈妈米娅必须每隔 30 分钟就赶过来,汗流浃背地帮诺兰活动一下僵硬的身体。
自打 2024 年初植入芯片,诺兰成了名人。因为其他病人拒绝公开信息,他的反应就成为公众观察“脑机接口”效果的唯一案例。然而,诺兰反应不佳,术后一个月,植入大脑的 1024 个电极里就有约 870 个没法正常工作。
6 月 15 日,Neuralink 宣布一项新成果,脑部植入设备“盲视”(Blindsight)让猴子“看到”了虚拟物体。这个技术的逻辑是,模拟“眼睛”,刺激猴子大脑中的视觉相关区域,让猴子认为自己“看到”了某个东西。用这个办法,可以帮盲人“看清”世界。
6 月 14 日,两个好消息 接 连 曝 光。一 是Neuralink 的竞争对手 Paradromics 成功将脑机接口植入人体,一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也成功开展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植入的神经电极全球最小、柔性最强,让大脑“几乎没有异物感”。
脑机接口技术正在一点点推进。
就算麻烦不少,诺兰还是感激马斯克。他也承认马斯克的最终想法可能远比现在做到的激进—大公司可以读懂、控制人类的想法,人类可以自我改造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就在今年 2月,马斯克管理的政府效率部辞退了所有监督Neuralink 临床试验的 FDA 员工。
脑机接口和特斯拉、擎天柱以及 SpaceX共享一个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计划,人终将成为“超人”,上传意识,改造肉体,殖民火星。唯一不同的是,其中只有脑机接口的进展最为缓慢。这似乎验证了一句老话 :征服世界容易,征服“自己”更难。


“自主运动”
诺兰的手术过去一年半了。他说,如果瘫痪是残忍的,那么更残忍的就是摘除植入芯片—意味着第二次瘫痪。
2024 年 1月,Neuralink 首次获批人体试验。诺兰第一个接受了植入芯片 N1,也被称为“The Link”。创口愈合后,诺兰德头上几乎看不出伤疤。
脑机接口技术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已经存在了几十年。1990 年代,一种叫 Utah Array 的设备出现,犹他大学生物工程教授理查德·诺曼发明了这套放进大脑皮层内的标准电极系统。2004 年,马修·纳格尔首次“自己”用 Utah Array 控制光标。
分析脑神经信号,有好几种办法。
相同点是,它们都记录大脑中的电活动,并把数据转化成动作指令,比如打开电视、单击鼠标;不同点是,有些研究用的是外部脑电图阵列,有些用的是外部电极,也有的用芯片植入大脑皮层,尽可能接近神经元。
捕捉神经活动,就好比记录两个人在喧嚣的体育场里的闲聊。离交谈者越远,记录的对话就越混乱,充满杂音。而侵入式芯片是把电极直接接入大脑的运动皮层,把传感器放在“正在交谈的神经元旁边”,效果好于非侵入式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