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病同行是怎么通过汽车股赚30倍的
作者 崔鹏
发表于 2025年7月

在众多行业领军人物中,最有趣的群体是哪一个?

要我说,是车圈的。

那些车企掌门人,一边忙着制造汽车,丰富我们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还会整各种活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他们几乎个个文可提笔万言讲演带货安天下,武能装疯卖惨捧杯喝酒骂大街。

他们有一个特点,爱和别人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里有同行,有上下游,有金融机构,有体育俱乐部,遍布五行八作。另外,他们也爱和人吵架,会因为用的电池不是一个路子的事儿来吵,因为充电方式不一样吵,因为车门朝上开还是朝两边开吵。

他们最近一次吵起来则是为了欠账的事。

这里所谓的欠账,其实主要指的是车企对供应链企业的欠账。

造车产业链里似乎有这么个规矩,整车品牌商先从配件商那儿拿货,然后可以隔相当长的时间再结账。拖欠这类账的能力最强的是比亚迪。从去年年报看,它的总负债约为5847亿元,看起来真的挺吓人的。但其中主要是这种供应链欠账,在资产负债表上记作应付票据和其他应付款。它真正欠银行和债主的有息负债只有大约286亿元,还不到总负债的5%。然而比亚迪把配件商的平均结账周期拖到了接近6个月。

其实,整车品牌商欠汽配商钱,而不是反过来,并非来自法律规定或者有关部门的指令,这是汽车生产这个链条中的上下游不断博弈的结果。之所以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一个关键原因是汽配商太多了,市场竞争使得他们不得不同意赊销。而且很明显,这种欠账对汽车厂商有好处。但就像我们前边说的,车圈的人特别爱吵架,哪怕是对同行都有好处的事,他们也要分成不同派别,欠账少的会鄙视欠账多的,账期短的会指责账期长的。

指天誓日要全体同行把账期缩短到60天的车企管理者有点像评书里提到的码头时代天津的混混,后者在和同类发生矛盾时会先从自己腿上割下一条肉,扔在对方面前,意思是“你敢吗?”。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