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逐梦“中国深度”
作者 黄伶伶
发表于 2025年7月

“站在新的起点,我将把深地钻探第一军的红旗一直扛下去,带领团队在深地钻探领域不断前行,创造不负时代的业绩,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沙海茫茫,一望无际。一台红白相间的钻机静静伫立,指向蓝天。井场两旁矗立着36个黄色大字格外醒目——“进军深地挺民族脊梁 挑战禁区铸大国重器 当好深地科技种子队 争做能源保供顶梁柱”。

这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所在地,也是林楠和同事们日夜兼程奋斗了600多天的“主阵地”。

2025年5月,作为120001钻井队平台经理,林楠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写道:他们立足岗位、苦练本领,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目标,在重大工程建设、重要项目攻坚、重点改革突破等“急难险重新”领域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为集团公司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这是林楠投身石油行业17年来的真实写照。

到广阔的西部去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小县城蓬安是林楠的家乡,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由于学校与家距离较远,加之工作繁忙,父亲一周才能回家两三次,因此林楠童年时的回忆更多来自与母亲的相处。

高中毕业时,林楠考入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当谈及为何选择这个专业时,他坦言一是离家近,二是考虑了未来就业前景。在相对宽松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他从小就比较有主见。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林楠认为,需要通过自身奋斗来获取人生价值。因此,他没有采纳父母的建议,“报考工作条件相对好一点的油气储运专业”,而是选择了更为艰苦的石油工程专业和该专业中最艰苦的钻井方向。“工科偏实操,更适合我们这种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的去闯。”

大学时期,林楠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大三开始的地质实习,让他体验了很多个“人生第一次”。他回忆到,去采集岩石的山路很不好走,遇到泥泞狭窄的小路则需要大家手牵手,通常一走就是五六个小时。尽管十分疲劳,但这段经历令他对石油精神、专业理念、工作性质产生初步的认知和理解。

2009年,林楠毕业后入职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以下简称“西部钻探”),带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离开巴蜀大地前往广阔无垠的戈壁腹地。

作为职场新人,林楠被安排到南疆塔里木钻井队进行实习。踏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瞬间,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撼,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座座矗立在连绵沙丘中巍峨的井架,一个个在荒原大漠中辛勤忙碌的石油人,此刻都真真切切地呈现在面前。他心中涌起无尽的豪情壮志,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上,“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扎根沙漠,努力生长”

现实通往理想的路常常荆棘遍布,石油钻井工作的艰辛与挑战远远超乎林楠的想象。

钻井工人常年身处人迹罕至的野外,长时间风吹日晒、霜打雨淋。南疆的钻井工作更为不易,夏季沙漠的条件格外艰苦:高温难耐、风沙肆虐、毒蚊虫不计其数、信号不通。“地表温度最高达七八十摄氏度,白碱滩的毒蚊子能咬透我们的长袖工服,沙尘暴随时都能感受。最厉害的那种就像电影《木乃伊》里的一样,看着一堵沙墙就过来了,然后遮天蔽日什么都看不见。”尤其难耐的是,沙漠中水源难觅,有时因拉水车故障,他和同事一连几天都无法洗澡,汗水与沙尘混合着黏在身上……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情形却是石油工人在沙漠生活的常态。

面对一望无际的戈壁,林楠坦陈,也曾经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母校“下基层、干实事、早成材”、“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谆谆教诲,以及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事迹,仿佛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每当想起便可驱散一时的迷茫。他明白,人生的每一步都不白走,走好这条自己选择的道路,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砺。

实习期间,林楠除了做好“打大钳、起下钻”等工人岗的本职工作,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像钻研复杂的钻井原理、地质构造等。他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到工程实践之中。

2011年,林楠所在的井队接到了克深102井的施工任务。当来到库车山前井时,他发现超深井提速远比想象中更复杂更艰巨。井下作业高风险、地面设备高负荷、地层构造高压力这三座风险复杂的“大山”,让担任技术员的林楠倍感前所未有的挑战。“那时候库车山前井应该属于国内最难打的几个区域之一。我从北疆刚过来,以前打的浅井就三四千米,到南疆来打最难打的7000米井。每一个区块,地层构造、钻井的泥浆等等都不一样。之前没干过,就要重新学习,快速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去适应。”于是,他主动向塔里木油田优秀的钻井监督学习深井井下复杂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法;没见过的工具请教厂家技术人员了解原理、收集资料、钻研使用方法;工具入井前无论多晚都要在钻台盯防,保障工具安全顺利接入。

面对山前井盐层缩径、泥岩段垮塌、薄弱层漏失、高压盐水溢流、巨厚砾石层卡钻等复杂难题,林楠积极与技术、设备骨干共同商讨对策。每一趟起下钻40个小时,他都全程坚守在司钻操作室监护,记录下包括套管内每五柱记录上提下放悬重、裸眼段每三柱记录上提下放悬重、每500米测试旋转扭矩等100多页的参数资料。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