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辉:让石油人用上中国造的先进装备
作者 李菡丹
发表于 2025年7月

“传承石油魂,追逐石油梦,年轻的我们,奋斗正当时”

在我国油气钻采装备技术发展的壮阔征程中,有这样一位杰出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为推动我国油气钻采装备技术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就是夏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宝石机械”)智能控制研究所副所长。

夏辉曾先后在泵业分公司和国家研究中心学习工作,从车床轰鸣的机加车间到铁锤翻飞的装配产线,从按图施工到设计研发,在宝石机械大家庭不畏困难、奋勇争先的环境中,接受着石油精神的洗礼,见证了国产石油装备的迅猛发展。自投身科研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在油气钻采装备前沿控制技术研究的一线,凭借着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青涩的石油新人到行业领军者,夏辉将个人理想深深融入国家能源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用奋斗书写了属于新时代石油人的精彩篇章。

传承石油魂,追逐石油梦

夏辉出生于1986年,自从踏入石油院校的那一刻起,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他的心田。那些关于石油先辈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故事,在他心中勾勒出一张宏伟的蓝图——投身石油行业,用所学知识为国家能源事业添砖加瓦。

2013年,这份怀揣已久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夏辉加入中国石油大家庭,入职宝石机械,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人。他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入职第一天参观厂史展厅的情景。“展厅里的一张张照片串联在一起,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1953年,宝石机械的前辈们迎难而上、忘我拼搏,承担起支持西北油矿勘探开发的重任。战酷暑、破严冬,前辈们以坚定不移的步伐践行着石油精神,在戈壁荒漠、泥洼浅滩中守护着钻机设备的正常运行。我被石油精神、宝石精神深深地感染。”

新入职的夏辉跟随师傅们前往大庆进行钻机调试与维保服务,他回忆道:“井场周边全是水泡子盐碱地,大雨一下,稀泥能有半腿深,每走一步稀泥直往鞋里钻。深夜时分,钻机液压站异常停机,无法启动,师傅们拉着我一脚深一脚浅地趟过稀泥地,第一时间跑到了井上。我举着手电为排查液压系统的师傅们打光照明,液压油混着泥浆浸湿了大家的工装,寒风更让大家战栗发抖。半夜的抢修令液压站恢复运行,累坏的师傅们瘫坐在床边,冻硬的工作裤‘立’在门口。”他不禁感叹,这就是石油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气神,这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石油魂。

不久后,夏辉就被派往四川进行现场服务。在那里,他亲眼目睹泥浆从钻杆内喷涌而出,瞬间将井口作业人员的红色工服浸染成黑色。然而,让他震撼不已的并非恶劣的工作环境,而是那些满脸油污的工友们,他们眼神坚定,丝毫没有退缩,依然坚守在井口,一丝不苟地继续作业。

同样是在那次出差中,夏辉登上国外某全液压自动化钻机,看到操作人员在干净整洁的司钻房内,通过操作各类自动化设备就能轻松完成钻井作业。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像两把重锤,重重地敲击在夏辉的心上。他深刻认识到石油人的坚毅品质,更强烈地感受到我国在石油装备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

那一刻,一个坚定的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为什么不能由我们自己来研发这样的先进设备,让石油人用上‘中国造’的先进装备呢?”

携手铸油心,举手破荆棘

立下志向的夏辉,深知实现目标的道路充满艰辛。钻完井管柱力学专业出身的他,在自学控制技术的过程中,既有熟悉油气钻采工艺的优势,也面临专业知识不对口的短板。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