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究竟是条什么河
作者 马志飞
发表于 2025年7月

八百流沙界 三千弱水深

在小说《西游记》里,流沙河是沙僧的栖身之所。沙僧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沦为流沙河中的妖怪。他颈悬骷髅项链,手持降妖宝杖,形象狰狞,法力高强,无形之中为流沙河增添了几分恐怖与诡异。

然而,《西游记》中对流沙河的描述并不多。在小说第八回中,流沙河第一次出现。当时,观音菩萨奉如来法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与木叉行者半云半雾而行,在流沙河遇到了在此为妖的沙僧。书中对流沙河是这样描绘的:“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这里明确指出了流沙河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流沙河第二次出现在小说第二十二回。唐僧师徒三人行过了八百黄风岭后,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千分难渡,万载难行。这表明,流沙河不仅水势浩大,其宽度也令人惊叹。河岸边还立着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流沙河”三个篆字,腹上还有四行小字:“八百流沙界, 三千弱水深; 鹅毛飘不起, 芦花定底沉。”如此宽阔的河流宛如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横亘在取经路上,成为唐僧师徒难以轻易跨越的障碍;然而,正是这一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意外地促成了沙僧的皈依与取经团队的壮大。

花江大峡谷

从象征意义上看,流沙河其实是对唐僧师徒意志与信念的考验,象征着修行者必须克服的重重困难;不过,也有人认为,流沙河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现实中的某条河流创造出来的。数百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诸多猜测,至今仍有争议。

在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为了还原小说中的景象,剧组精心挑选了贵州的花江大峡谷等地取景。花江大峡谷地势险峻,水流湍急,景色壮丽,在特效与实景拍摄的结合下,成功地将流沙河的辽阔与凶险呈现在观众面前。

现实中是否真有流沙河? 如果它真的存在,真正的流沙河究竟在哪里呢?

古人眼中的流沙与弱水

要破解流沙河之谜,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流沙”与“弱水”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所谓“流沙”,就是指“流动的沙子”。在地处我国西北的沙漠地区,由于沙粒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沙粒容易流动,故而形成流沙。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沙随风流,谓之流沙。”《水经注》中说,流沙“形如月生五日也”。意思是,它们的形状像每月五日出现的新月,即新月形沙丘。这是沙漠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地貌景观。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