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宿花影
亭,是与心灵相关的文化。
“即相其西南隅而增筑之,治亭于上,敞其南北向以望焉。……世所传嵩阳三十六峰者,皆可以坐而数之。因取其苍翠丛列之状,遂以丛翠名其亭。”欧阳修在《丛翠亭记》中写道。他一生写了许多“亭记”,比如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
不单是欧阳修爱写亭,古代文人大多爱亭,爱用手中轻快而又深邃的笔写亭。张宣在倪瓒的画中题诗:“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古代文人爱亭,爱写亭,是因一亭就能收天地无限景色。苏轼也在《涵虚亭》中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亭,空灵、通透,在“无一物”中便能“收无限景”“得天全”。
人们爱走进亭子,爱在亭子中看到的大自然风光。走进亭子,或轻松伫立,或怡然端坐,在观赏自然风光时,身体得到休憩,心灵得到皈依,与大自然产生共鸣。走进亭子,也就走出繁忙,走出倥偬 ,走出凡俗,走出小我,与大自然同呼吸,心灵与山水草木同升华。
辞书释:亭,从高从丁。停也。亭,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古文字“亭”,上面是高,下面是丁,即表示停。这是一种有顶无墙、供行人休息的建筑。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