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汤影
运河的晨雾总是携带着诱人的面香。天边尚未完全泛起鱼肚白,苏州老城内的面馆便已点燃黄铜锅下的火。老杨师傅熟练地将整扇猪骨投入沸水之中,用竹笊篱轻轻撇去水面浮沫,随后转小火慢炖。当南岸青石阶上的木桶盖被轻轻揭开,第一缕晨光穿透花窗的缝隙,那骨汤已变得如牛奶般洁白,浓郁羊骨汤的蒸汽直冲黛色苍穹,仿佛将运河两岸数百年的晨昏都融入其中。
运河旁的人家,面案皆设于临水之处。陈家阿婆揉面的手法如抚琴般优雅,手腕起落间,面团逐渐呈现出象牙般的光泽。面团在青花瓷盆中悠然呼吸,仿佛在与运河的潮汐合奏。陈阿婆一定要等到运河上第一艘满载鲜虾的小船到来,才舍得将鸡蛋打入面盆。当船娘送来活蹦乱跳的鲜虾时,竹篓中的水珠恰好溅落在青砖地上,晕开几朵墨梅般的痕迹。
头汤面尤为珍贵。南来北往的食客们踏着石板路上的露水匆匆赶来,蓝边瓷碗中盛着细如银丝的面条,汤色清澈透亮,可映出人影。浇头如同流动的节气表:清明前的刀鱼汁浇面鲜美得令人难以忘怀,端午的枫镇大肉面需配以陈年酒酿,秋分时的秃黄油拌面则能让半条街的银杏都染上金黄。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