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特立独行的曲调
作者 李晶晶
发表于 2025年7月

从上初中时起,我就感觉自己比身边的人要早熟,有超强的洞察力和同理心。我时常觉得能够从对方的言语和举动中大致猜出他们的性格,也认为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张爱玲在《流言》里也说过自己与众不同:自己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天分之外别无生存的目标。我也曾视张爱玲的一些话语为真理,想着和她一样出名要趁早。但她后面还有一句话:“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什么也没有。”当狂想褪去的时候,她还是被后人认为是天才写手,而我却什么都不是。

刚上初一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描写景色的作文。我在镇上中学就读,大家的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写这篇文章时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口语化风格。我记得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脑子里灵感迸发,如流水汩汩流进经脉到达笔尖,心里所想的美景在纸上跳跃,我感受到了写作的神奇和乐趣。那篇文章如愿以偿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当时老师笑着看着我,说这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夸我想象力丰富、写作角度有趣。得到肯定的我,自尊心作祟,已经想象着有一块如我一般的金子慢慢被拂去身上的灰尘,在角落闪闪发亮了。

那段时间,老师也关注着我,但我的性格内敛而隐忍,不喜张扬,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