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向种田文的三种形态及其文化症候
作者 周志雄 谢其银
发表于 2025年7月

内容提要:在类型特征上,女性向种田文呈现显著的元素融合趋势,形成三种典型形态:一是“系统 + 种田”,通过游戏化机制展现女性对现实空间失序、时间加速压力以及资本异化劳动的反抗,系统成为被异化的现实的隐喻。二是“穿越 + 种田”,以拟古化镜像还原古典日常,弱化“金手指”的改造功能,进行个人视角上的历史重释,展现出当代青年追求有效知识和经营好自我小天地的追求。三是“爱情 + 种田”,以劳动叙事取代爱情童话,塑造自立女性形象,反映女性退守自我空间,注重个人经营,从依附到独立的嬗变。

伴随着二十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写作呈现出类型化的写作态势,玄幻、言情、仙侠、都市等各大类型网文占据文学网站榜首,为读者选择阅读提供了清晰的分类。但近年来网络文学类型写作边界已经逐渐消弭,元素融合写作成为新的态势,各大写作标签层出不穷,“大类 + 标签”或者“标签 + 大类”成为当前网文类型命名的一种流行方式。有学者将之命名为“后类型化”,即“虽然不能否认近年畅销榜的网络文学作品仍保留诸多类型化的特色,但打破垂直类型壁垒,不局限于某种类型套路,是成就新作品影响力的关键。元素融合和套路变体成为新近兴起的一门创作技。”①

女性向种田文便鲜明地体现了元素融合和套路变体的叙事态势。这类作品在文化资源上延续本土的世情小说和田园题材,同时又在新时代数据库写作的背景下融合了其他类型文的写作元素,呈现出三种典型的形态,并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心理和现实:如“系统 + 种田”,利用游戏化机制展现女性对现实空间失序、时间加速压力以及资本异化劳动的现实的反抗。“穿越 + 种田”,以后知经验重返历史场景,意图拟古返真,追求原生态的真实。“爱情 + 种田”,则突破传统言情文书写爱情的窠白,展现女性退守自我空间,通过劳动致富,追求自我尊严的新愿景。

一、系统 + 种田:被异化的现实隐喻

电子游戏与网络文学,在我国孕育与发展的文化土壤颇为相似,这促使它们在诞生之初就具备了内在的契合性。在相互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游戏的叙事文本特性与网络小说的游戏化倾向愈发显著。受电子游戏的影响,网络文学领域涌现出了系统流这一独特的小说类型。所谓的“系统”,有学者将之与“金手指”并列,指的是“一种主要的开挂方式,由网络游戏的操作系统这一概念引申而来,能够为主角提供一整套作弊服务的‘高级外挂'”③。而“系统流”小说则指“通过游戏系统来推动剧情的作品,完成任务可获得奖励,故事情节数据化的一类作品”④。种田文起源于策略类游戏,这使得其不可避免地具有游戏化属性,但在后期的女性向网文发展之中,游戏属性基本成为叙事的外壳,在具体的文本叙事中,大部分作品借助系统特有的游戏形式,利用特殊空间和技能,展现当代社会的深层文化症候女性对空间异化、时间加速、资本逻辑入侵日常生活的焦虑与抵抗。

“系统”早期多出现在游戏文之中,通过分级数值实现主角的打怪升级。“系统”向主角发布任务,主角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指导进而完成任务达成升级,这无疑与网络电子游戏有着如出一辙的运作模式,因此早期的“系统”基本是“游戏文”尤其是“网游文”的标配。如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里有大量关于游戏《梦游江湖》的描写,如游戏系统“世界”里的找灵药、打BoSs等描述,占据了小说近乎一半的篇幅。在网络文学流行“升级流”叙事的时期,从游戏搬运而来的“升级”系统,成为塑造人物磨砺成长路径的最好选择。通过“系统”的数值赋值、任务派给、升级模式,使得主角的华丽转身具有了近乎“不讲道理”的合理性,也为本身就有相关游戏经验的读者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进而保证了阅读群体的延续性。这种与游戏世界观紧密相连的“系统”设定,虽仍是诸多“系统流”小说沿用的框架,但“系统”的内涵已远超“金手指”式的单一功能,转而成为文本构建中的叙事驱动力。它为作品提供了稳固的叙事架构,成为牵引故事情节推进的关键线索,甚至独立成为一种叙事技法。例如,志鸟村的《大医凌然》便通过“系统派发任务一主角踏入副本执行任务”的模式,将故事编织成主线与多条支线交织的繁茂叙事网络。这种“系统”就像《哈利·波特》中的“活点地图”,主人公根据地图指引前往指定地点,探索未知区域。它们以“副本”“任务”等形式取代传统叙事中的“事件”,由此实现空间的位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女性向的系统种田文也继承了传统系统文的这种特色,但不同在于,此类系统种田文中的“系统”往往具有可控性,并且其中多种空间的转换、时间流速的变动以及独特的劳动书写,暗含了对现实空间失序、时间加速压力以及资本异化劳动的反抗。

首先,在空间上,女性向的系统种田文往往会设立一个系统空间或随身空间(如灵田、仓库等),这种空间能够成为女性独有的安全屋,打破现实中性别分化所造成的空间禁锢。多玲·马西在《空间、地方与性别》中写道:“性别化的空间分配并非自然结果,而是权力关系的历史建构。女性身体被禁锢于‘可见的私密’与‘不可见的公共’之间,成为规训的客体。”现代社会中的空间往往受到资本和父权制度的双重分割,职场、街道等公共领域被默认为男性主导空间,而家庭、厨房等私人领域则被强加为女性的天然领地。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女性仍然面临着事业与家庭如何平衡的现实拷问,在两种空间中来回切换身份,成为被分裂的主体。而女性向的系统种田文则往往通过独特的系统空间设定,打破现实的此类种种禁锢。如元宵不是汤圆的《随身空间:农女也修仙》中,现代社会中的社畜女主古月穿越到修真世界,具备灵力赋予的随身空间,而这一空间成为其逃避门派斗争和性别歧视的“安全屋”。在这一空间内,时间流速可控,资源获取方便,与其现实在职场中面临的职场性骚扰、晋升歧视形成鲜明对比。再如方便面君的《反派沉迷种田后》中,女主穿成侯府庶女,但避开原主后宅内院的勾心斗角,利用系统空间培育稀有花卉,将妇人内斗转换为商业外扩,更是隐喻了女性通过经济独立重新构建权力空间。此外,对于这种空间,女性主角往往拥有绝对控制权,排除了男性的凝视和资本的干预,空间往往集种植、加工和储存于一体,表明女性不再只能从事再加工的简单劳动,消解了传统社会分工的性别标签,女性的主体性领地在这种虚拟空间中得以重建。

其次,在时间上,女性向的系统种田文更是通过类游戏化的机制,将女性面临的多重时间压力转化成了可视化的任务,减轻了女性的时间焦虑感。伴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效率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名词。在这样的加速度社会下,个体的事件被分割成工作、消费、娱乐等断裂的单元,人们沉溺于短时间的即时快乐,而渐渐丧失了对生命的深层体验。“社会加速迫使人们不断追赶效率,但‘时间自主性’的丧失使生命体验变得支离破碎。”这种普遍性的时间贫困在女性身上展现得更加突出,女性不仅需要完成职场的KPI,更要承担隐性家务、情感劳动与母亲职责,她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多线并行,这无疑产生了巨大的时间焦虑。而在女性向的系种田文中,这种焦虑得到了缓解。小说往往设立可视化的时间和可控性的任务,以此来减轻女性的时间压力。如闲余得水的《我靠种田风靡全星际》中,女主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种植10株辣椒 + 制作50份辣酱”的任务,系统会依据进度自动记录并按照规则发放奖励。这种“任务 + 奖励”的模式,将日常混沌繁杂的劳动任务转化为清晰的目标指向,缓解了女性多线并行所产生的时间焦虑。同时,古古猫《修仙种田录》等作品中,系统还会提供“一键播种”“自动灌溉”等功能,主角可以通过托管来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从而将时间用于更多提升自我的任务之中,这隐喻了女性对技术取代重复劳动,从而拯救有效时间的现实期盼。此外,系统时间的可视化与可控性,如任务进度条、种植倒计时、技能冷却时间等机制等,与现实中时间的不可见与不可控形成对照,展现出女性对现实中重建时间的稳定秩序的呼唤。

第三,在劳动上,女性向的系统种田文通过对劳动的重新书写,表现出对资本逻辑下工具理性的反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一切活动,大到商贸,小到消费,甚至日常饮食、居住和社交,都纳入到了经济社会的计算框架之中。简单而言,判断一个事情有无意义的首要标准是“有没有用”“值不值钱”,这间接导致了生活的某种空心化。这种工具理性将人降格为了功能化的零件,而系统种田文中的耕作、烹饪、手工等细节描写,恰恰是对劳动异化的象征性补偿。如兔子的刀的《带着仓库回古代》中,主角用现代种子改良农业,但拒绝对外售卖,拒绝将劳动成果纳人商业的交易链条。笑寒烟的《神医王妃有空间》中,女主用系统种植的灵药救人而不收取报酬,只求换取人情或者庇护,这种以物易物的原始经济模式,实际也隐喻了对现实中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资本逻辑的反抗。

此外,女性向系统种田文还会并置多个空间,以空间穿梭的形式,消解时间的线性秩序感,展现被碎片化的现实生活。例如拉棉花糖的兔子的《我爱种田》讲述主角崔栖潮的种田之路,系统将主角分配到各个由数据模拟出的空间一“位面”去种田:如“校园”“星际”“中世纪”“仙侠世界”“娱乐圈”等,再在各个空间之中展开主角的不同境遇和人际关系。在这类作品中,传统的线性时间不再构成小说叙事的线索和主线,空间反而成为情节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不同空间又往往能纳入不同的写作元素,不断改变小说的写作风格。例如《我爱种田》中“校园”“星际”“中世纪”等不同“位面”的划分,使得每个单元世界在共同通向主线之外,又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能够依据不同“世界”的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故事架构和元素加工,这种叙事模式,使得小说的叙事容量大大拓展,形式更加多样,篇幅也不断延长,可以说,只要作者想写,“系统”可以无所不包。

这种空间写作特色,除了受到电子游戏系统影响之外,更有着现实生活的叙述内核。20世纪初,英美小说的叙事模式悄然变迁,由时间轴心逐渐转向空间维度的探索,福柯、本雅明等学者也开始愈发重视空间元素在小说创作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瞬息万变使得时间的流逝难以把握,由此造成了小说叙事上的“空间转向”,以便更好地叙述现实生活。③越来越多的小说学习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并置多个场景,以空间的位移来替代传统小说的线性推进,来表现复杂多变的现实。同样,女性向系统种田文诞生于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媒介时代,传统的线性时间叙事模式已经很难承载网络小说的超长篇幅,海量庞杂的叙事内容需要更加多和大的叙事空间去分层安置。为了让空间的容量更大、更富有趣味性、更能够吸引读者,网文作家们不得不营造更多的虚拟空间,而来源于游戏的“系统”就成了不二之选。网文作家们将多条类似的故事发展放置于不同的虚拟空间之中,再在各个虚拟空间中掺杂进不同的元素,由此营造出小说的立体感。这种独特而又新奇的写作模式,脱离了传统小说的线性秩序感,但正如钱中文所言,“现代小说通过消解线性逻辑,反而更逼近生活的混沌真实。

本文刊登于《百家评论》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