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了不起的她:“外卖一姐”登上央视大舞台
作者 太阳坡
发表于 2025年7月

她的故事,是千万劳动者在时代浪潮中奋力划桨的缩影。

2025年3月8日,在全国外卖配送行业技能竞赛中夺冠的黄晓琴,受邀参加央视“致敬了不起的她”颁奖晚会。尽管才做4年多外卖女骑手,她却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数据:骑行23万公里,磨破53双劳保鞋,培养出127名聋哑骑手。她在偿还80万元债务后,推动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骑手子女奖学金”……成为名副其实的“外卖一姐”。

创业失败送外卖,付出就有回报

2019年,黄晓琴夫妇从老家浙江衢州来到杭州。她和丈夫是高中同学,辛苦打拼多年,计划在省城安家。几个月后,丈夫所在的文印公司要转让一家分店,夫妻俩商量后,暂时按下了用多年积蓄按揭一套小房子的念头,用存款和贷款盘下文印店,开启了创业之路。

刚开始,店铺客似云来,最多时一天赚了上万元,丈夫忙得脚不沾地。当时小儿子才1岁多,黄晓琴眼看生意越来越好,索性辞去婚庆策划的工作,边带娃边帮衬店里。可不到1年的时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按下暂停键,两人的店铺几乎无人光顾。黄晓琴不甘心放弃好不容易“支棱起来”的生意,只能咬紧牙关撑着。没过多久,他们的存款耗尽,只能靠网贷和信用卡维持日常开销。1年后,家庭总负债已超过50万元。

与此同时,黄晓琴的父亲被查出晚期腺体癌,需要做化疗控制病情。为了救治父亲,黄晓琴又背上20多万元债务。遗憾的是,父亲最终还是离世了。

欠债越来越多,黄晓琴开始兼职打工。其间,因一个老板接连几个月发不出钱,她的信用卡逾期严重,连高铁都坐不了。女儿就要从老家来杭州上小学了,儿子还在喝婴儿奶粉,黄晓琴每天一睁眼就为钱发愁。

国庆节这天,一个外卖小哥来店里打印资料。黄晓琴随口问他的收入情况,得知“一天努努力能跑好几百,月入过万”,她顿时来了精神:“我也想去送外卖,怎么入行啊?”小哥抬头看了她一眼,直摇头:“要爬楼梯,搬重货,风吹日晒的,你干不来。”丈夫听后也不同意:“在杭州你连路都不熟,咋跑嘛,要去也是我去。”黄晓琴却不服气,决定试一试。而且她认为丈夫比自己更熟悉文印店业务,机器坏了他能修理,适合留在店里。

2020年10月,黄晓琴注册“饿了么蜂鸟众包”App,成为一名蓝衣女骑士。上岗第一天,她就出了不少岔子,忙碌一整天后,赚到了骑手生涯的“第一桶金”——173元。黄晓琴对未来的骑手生涯充满憧憬,觉得外卖这一行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挺适合自己。

但有一次,黄晓琴把顾客点的外卖送错了地方,被顾客打上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差评,还被外卖公司罚了款。黄晓琴吸取教训,暂停接单,每天早早地骑车出门四处转悠,加强对周边餐饮店铺和住宅小区的记忆。半个月后,黄晓琴把自家周围10公里内的小区、饭店、超市等摸得一清二楚。

渐渐地,黄晓琴的赶路技巧日益娴熟,每天都能完成40单左右,约有500元收入。这让她找回了生存自信,每天都充满活力和干劲。

做热心导师,打造“聋哑骑手团”

黄晓琴把电瓶车当成“移动办公室”,车把上挂地图标记最优路线,坐垫下藏着笔记本记录老客户喜好:碧贵园3号楼的老太太要少辣,9幢的程序员凌晨点咖啡喜欢冰等。有时他们忘了在外卖单上填写备注,黄晓琴会细心地打过去电话询问:“还是加冰块吧?”顾客被她走心的服务感动,往往会给黄晓琴打出五星好评。

2021年炎夏的一个台风天,一家医院的护士通过外卖平台紧急求助:“患者急需抗癌药,因周末交通拥堵不宜开车,外卖配送费加价,但绝不能超时!”黄晓琴抢单后发现,自己要从30公里外的余杭药房取货。她骑着电瓶车一路飞驰,拿到药后却在距医院2公里处,因为闯黄灯被一辆轿车撞倒。“药盒不能摔!”这是她昏迷前最后的意识。醒来时,医生正缝合她小腿上10厘米的伤口,护士红着眼眶说:“药准时送到了,全靠你,患者家属给你打赏了500元。”尽管摔伤了腿,手机屏幕也碎裂了,黄晓琴还是真诚道谢。通过这一单特殊的派送任务,她收获了自豪感:原来外卖骑手有时候还能送药救人呐!伤好后,黄晓琴又回到熟悉的街道上,电瓶车依旧风驰电掣,只是这次,她的头盔换成了更加坚固的安全款。没过多久,黄晓琴的业绩就成为配送区域的前几名,许多男同事夸她够拼,称她为“霸榜姐”。

站长发现黄晓琴用心又勤快,指定她当队长,这样能多一份津贴。当上队长后,黄晓琴对待工作更加尽心尽力,看到许多同事因为跑单慢经常被罚款,她就手把手地教他们跑单技巧,反复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保持外卖箱的清洁、送餐后要在平台拍照上传避免被罚款等。

可即便如此,由于一些骑手有别的兼职,根本没空跟黄晓琴认真学习,很容易忙中出错,甚至引发安全问题。于是,黄晓琴开了一个抖音账号,用视频分享送外卖技巧,偶尔还会讲一些跑单路上的故事,传授高效送餐、有效避坑的技巧,她的视频被同事们奉为“优质教材”。

没过多久,黄晓琴的抖音号就积累了大量粉丝。有人建议她多发一些负债的故事,以博取同情,这样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和关注。黄晓琴不同意,她觉得自己虽然生活不易,但还有一些人比自己更苦更难,大家都很坚强,没必要卖苦情。如果一天忙碌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值得分享,她就会发一张美食图片,提醒外卖兄弟们按时吃饭。

2022年春天,黄晓琴在站长办公室撞见了比画手语的陈亚非,这让她注意到了骑手中的一个特殊团体——聋哑人。他们虽然身体有障碍,但工作热情不减,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由于沟通障碍,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难题,比如无法及时接到调度电话、无法与客户有效沟通等。黄晓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

黄晓琴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组织聋哑骑手进行专门培训,教他们使用手语和短信与客户沟通,还在送餐过程中想到了“震动提示法”:将手机放置在胸口,接到单子会有震动感,到店后亮屏展示订单编号即可……在黄晓琴的帮助下,聋哑骑手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这天,陈亚非拿着“月收入7234元”的工资条,激动地向黄晓琴鞠躬。至今为止,黄晓琴组建的27人聋哑骑手队,日均送单量反超普通骑手15%。“他们听不见喇叭声,反而更专注路况。”她得意地向同事展示队伍“零事故”的记录。

黄晓琴的善举很快在骑手团队中传开,她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爱戴,还吸引了媒体关注,报道她是“外卖界的女雷锋”。面对荣誉和赞美,黄晓琴谦逊地说:“希望大家都能善待聋哑骑手们,给他们一个更公平、更友好的工作环境。”

黄晓琴还在互联网上发起“关爱聋哑骑手”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聋哑群体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支持。她经常带聋哑骑手们参加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摘得桂冠,受邀登上央视大舞台

2023年“五一”前夕,杭州电视台拍摄纪录片《奔跑者》,记录一群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奋斗之美,黄晓琴成为主人公之一。拍摄期间,导演提议补拍“温馨送餐画面”,她却坚持真实记录:在暴雨中脱下工服裹住蛋糕盒,自己则淋得全身湿透;蹲在路边吞下降压药,接着连爬18层楼给顾客送餐;凌晨两点在便利店的灯光下,认真核对女儿作业打卡的照片……

这部片子上映后,许多人找到黄晓琴的抖音号留言,说她的故事充满了昂扬不屈的精神,让大家看到了坚持的力量,以及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看完你的故事,我会更加尊重和理解外卖骑手这份职业。”网友们的留言,让黄晓琴感动不已。

2023年12月,黄晓琴因专业素质过硬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被站长推选为浙江省骑手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这是她人生中首次参加国家级比赛,43名来自各省的优秀代表齐聚上海,一共只有两名代表是女性。

比赛前,黄晓琴不断告诉自己,不用紧张,就当作平日跑单一样,坚持到结束就算胜利。第二天,她穿着整洁的骑手制服早早来到赛场,以快、稳、准的表现,依次通过了配送前准备、规范配送、安全行驶、配送实操和异常处置5个项目的考核。

最精彩的是车技比拼环节,黄晓琴在“8”字弯道上灵活转动车把,扭动车身,稳稳通过窄桥。即使在环岛路口和减速带这样的特殊地形,她也能保持车辆平稳,外卖箱里的奶茶一滴没有洒!经过一路“关过斩将”的比拼,现场裁判在赛后宣布:黄晓琴夺冠!虽然她不是骑行最快的,却是操作流程最标准的,并且在配送服务环节中展露出细致和温暖。摘得桂冠的黄晓琴,成为无数骑手心中的骄傲。

从上海凯旋后,她收到了家人和同事的祝贺,站长恭喜黄晓琴:“这下你可是名副其实的‘外卖一姐’啦!可喜可贺!”她却红着脸说:“这个头衔太大了,我还要继续进步。”

2024年9月,黄晓琴为了提升自己,自费报考浙江开放大学(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专业。课堂上,她用自己送外卖的案例解读供应链管理:“商圈就是我的教室,订单量是KPI(绩效指标),顾客好评是学分。”老师和同学们听后纷纷点头,鼓掌。

在努力赚钱还债的同时,黄晓琴还利用自己在网上的影响力,推动平台设立了“骑手子女奖学金”。首批资助的12个孩子中,有3个是听障骑手的子女。聋哑骑手老杨的女儿,手捧着3000元助学金向她鞠躬致谢:“谢谢黄阿姨和热心的外卖员叔叔阿姨们,你们用血汗钱解决了我上学的困难,将来我要考浙江大学,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在4年多的骑手生涯中,黄晓琴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数据:骑行总里程23万公里,磨破53双劳保鞋,培养出127名聋哑骑手。通过努力赚钱和节俭生活,她和丈夫也在这几年的共同努力下,慢慢还清了80多万元债务。

2025年3月8日,央视“致敬了不起的她”晚会现场。当主持人念出“黄晓琴”的名字时,她略显紧张地登上领奖台,真诚地说:“其实,我不过是在恪守做人的本分罢了,欠下债就要努力偿还人家;选择了外卖行业就要努力做好这一行;在网上有了点影响力就想为弱势群体做点事……”台下掌声雷动。

黄晓琴的故事,是千万劳动者在时代浪潮中奋力划桨的缩影。她以汗水丈量街巷,用善意联结人心,在奔波中书写着普通人的尊严与温度。这是对“平凡英雄”的生动注解:无需惊天动地,只需在生活的褶皱里,始终怀揣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