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中,最该被富养的是妈妈
作者 烟花三月
发表于 2025年7月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段引人深思的视频。12岁的北京男孩“西瓜”用坚定的声音,讲述了他心中的理想妈妈。

他认为:第一,妈妈应该是好看的。妈妈为了好看,会把很多时间用在她自己身上,更多地关注她自己而不是孩子。第二,妈妈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价值。她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给孩子以指引。第三,妈妈应该有界限感。她更多的是给孩子支持和尊重,为孩子创造条件,这样的教养条件下,孩子根本叛逆不起来。第四,妈妈应该是快乐的。妈妈快乐,孩子的状态才是松弛不紧绷的。

西瓜的话,正是许多孩子的心声。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妈妈的目光要更多地关注她自己,而非关注孩子,她把自身的能量池蓄满,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现实生活中的妈妈,往往把日子过反了

似乎在我们的观念甚至共识里,有了孩子以后,妈妈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否则就会被扣上“不是好妈妈”的帽子。

所以,绝大多数妈妈从有了孩子那一刻起,就把多数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孩子身上。

小时候,孩子哭了、笑了、饿了,每个小动作都牵动妈妈的神经。上学时,孩子有没有被欺负、上课是否专心听讲、测试成绩怎么样,无一不让妈妈忧虑。孩子长大后,妈妈又开始为孩子找工作、谈恋爱耗费心神。

然而,满心满眼都是孩子,再也看不见自己的妈妈,在不经意间将日子过反了。

过度担心、过度干涉、过度牺牲,这样不仅“费妈”,也偏离了原本松弛自然的亲子关系。

1.过度担心,让孩子畏首畏尾

表妹的儿子贝贝从小就喜欢尝试新事物,但每当他迈出探索的步伐,表妹总是担心他受伤或犯错,于是不断地提醒、干预,甚至阻止。

当贝贝尝试自己骑自行车时,表妹紧张地站在旁边,时刻准备冲上前扶住他,生怕他摔倒;当贝贝想要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表妹又担心他会紧张忘词,发挥不好,试图说服他放弃。

久而久之,贝贝变得越来越胆小,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