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农人”。
他是外企白领,却卖掉婚房到乡下种菜,因为一场疫情,所有投资差点“全军覆没”。如今,他种的结球生菜畅销全球20多个国家,带动十几万人致富。2025年春天,这位在“云上种菜”的“新农人”在网上出现后,引起无数人的关注和热议。
卖掉婚房种菜,差点血本无归
马铁民于1976年出生在山东莱西市,父母都是农业院校的老师。小时候,他经常跟着爸妈去乡下农田里,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红彤彤的西红柿、姹紫嫣红的花田,让马铁民从小就对农业种植非常感兴趣。那时候,他认为做农民才是最好的职业。
由于爸妈经常讨论农作物种植和育种等方面的问题,家庭的熏陶如同种子,在马铁民心中种下了热爱农业的种子。后来他考入了西北农业大学,从此开始系统地学习农业知识。
马铁民毕业后回到山东老家,在青岛一家外资蔬菜企业工作,负责培训指导农户种植蔬菜。这家企业采用当时先进的运营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良种子和详细种植标准,待蔬菜成熟后进行回购,并加工出口到海外。由于外企工资高,很多大学同学都非常羡慕他。
马铁民在这家外企干了4年,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公司领导的表扬。2002年,公司决定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上海,到大城市发展上升空间更大,正当领导和同事都对马铁民非常看好时,他却决定辞职回家当农民。
原来,在外企工作几年的马铁民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看到了标准化农业的未来,于是决定自己创业。亲朋好友听说后都大吃一惊,劝他不要因一时冲动自毁前程。然而马铁民不仅不听劝阻,还卖掉了爸妈为他购置的婚房,要凑钱去农村种地。
马铁民曾对朋友说:“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果有人说自己是农民,马上就会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因为大家觉得你有钱又会生活。而在中国,农民种地很辛苦,想赚钱却很难。”他认为主要原因是种植方法不科学,生产和经营方式比较依赖传统经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于是,他决定先行一步,带动农民科学种植,赚更多的钱。
马铁民凑了40万元启动资金,拉上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承包了260多亩菜地,购买设备,招聘工人。为了分散风险,马铁民没有选择单一品种,而是种下了胡萝卜、生菜等7种蔬菜,并且严格按照国际高标准种植。
不同品种的选种、栽培、水肥差异巨大,马铁民每天都泡在菜地里,精心呵护着这些菜苗。看着各种蔬菜一点点长大,他和伙伴们都很开心。
在此之前,马铁民曾和两位大客户达成口头供货协议,价格和蔬菜标准都谈妥了。按照产量预估,2003年销售额至少能达到70万元。可到了蔬菜收获季节,“非典”突然爆发,人们普遍不敢出门,餐厅和饭店纷纷歇业,各种蔬菜自然严重滞销。面对突发情况,之前谈好的客户也无法履约收货。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蔬菜,马铁民心急如焚。
马铁民每天天不亮就把菜运到批发市场,找批发商去卖。但人家根本不感兴趣,还嫌他的菜品相不好,没有价格优势。至于流程管理和国际标准种植,对方更是当笑话听,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这种概念。推销屡屡碰壁后,马铁民焦头烂额,眼看所有的投资都要打水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