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 系统变革
作者 王晓真
发表于 2025年7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王晓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推进全链条变革,以互联网思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有质量的流量”和“有流量的质量”同声合奏。系统性变革不仅包含主流媒体自身系统,也包含主流媒体所连接起的人、物、资源、信息等全领域各系统。总台在实践中得到启示,今天的主流媒体应当把自身的变革置身于党和国家改革事业的大局中,实现从单纯的新闻信息提供者向社会生活连接者、服务者,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者等角色转变。总台将进一步深化生产流程重塑,打破传统广电“重装备、大投入”的惯性模式,实现一体化融合生产;加大优质内容供给,统筹好传统媒体存量和新媒体增量的结构和比重,持续深化各类媒介形态的“聚合反应”;建强全媒人才队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总台将进一步推动跨部门、跨单位、跨工种深度融合,构建多维度、全产业链的“全域传媒”新生态;丰富产业格局,抓住首发经济、文旅产业等新发展机遇,持续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胡正荣:当前,主流媒体的人才存量队伍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人才的虹吸效应持续加剧;另一方面,智能化传播带来的新场景、新业态,对从业者的跨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主流媒体在人才增量供给上也有“双重压力”。一方面,高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数智时代的行业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增量供给难以满足传媒行业的需求。破解这一困境需要产学研联动,即将高校的人才培养力、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力、媒体的实践检验力深度耦合,形成“需求共研—联合培养—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的生态闭环。

未来的产学研联动,应向三个维度深化。在机制创新方面,要从“项目合作”到“生态联盟”。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建“主流媒体产学研联盟”,三方对口机制化、校内培养与媒体“临床”制度化。在技术赋能方面,要从“工具应用”到“智能育人”。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智慧育人系统平台”;通过区块链记录人才成长轨迹,形成可追溯的“能力账本”;利用AI导师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千人千课”;搭建虚拟实训空间,让学生和从业者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全媒体运营全要素全流程。在价值引领方面,要从“技能培养”到“使命传承”。主流媒体的人才培养必须把政治素养放在首位,在产学研合作中通过教学、科研、项目实践等各个环节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李芸:上海报业集团作为一家因改革而生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和文化传媒集团,在系统性变革征程中,要责无旁贷地打头阵、当尖兵。一是格局重塑,以特色化提升竞争力。全力推进系统性变革以来,集团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存在的媒体内容同质、功能重复、力量分散、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关停5个客户端、转变2份报刊出版方式,重点建设三家党报、三个平台、若干垂类媒体,构建“3+3+N”全媒体集群,突出特色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内容为王,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传播格局再怎么变,“内容为王”不会变。系统性变革以来,上报集团发挥融合传播优势,深化内容创新攻坚,一批兼具主流价值和年轻生态、焕发时代光芒、凸显文化审美的好内容喷薄而出,持续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三是技术赋能,以敏捷度跑出加速度。上报集团保持战略敏捷、突出应用导向,努力在AI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持续提升文化传媒集团的科技浓度。四是人才强基,以新平台打造生力军。李芸强调,媒体变革,关键是人的变革。上报集团坚持从人才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选育体系,搭建成长平台,全力打造融媒“铁军”。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总编辑 龚政文: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市场环境的冲击,传统媒体必须进行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这既是党中央的期待与要求,也是主流媒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观念变革。主流媒体的地位要靠实实在在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支撑,靠流量和效果说话。二是动力变革。主流媒体要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不仅是职责使命的召唤,也是来自内心的深刻自觉;不仅是社会效益的加持,也有经济效益的支撑;不仅是媒体自身的努力,也有赖于主管部门的系统性支持和赋能。三是结构变革。要探索“媒体+平台”的特有突围模式,把打造自主可控的平台作为优先事项。四是内容变革。优质内容永远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极为重要的是如何打通PGC、UGC和AIGC,既发挥机构媒体的专业优势,又吸纳大众创作者的优质内容,还能用好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生成能力。五是技术变革。应该以“文化+科技”双前锋重构发展基因,在重视创意人才的同时,加强算法工程师等新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育,打造主流媒体数智新基座,加强新技术与新质内容、新创平台、新型业态等各方面的融合。六是传播变革。建议制定一揽子支持文化出海的政策,打造兼具国家使命感与国际竞争力的国有文化出海舰队。湖南广电制定了“芒果出海三年行动计划”,立志于把芒果TV国际APP建成国有自主可控的一流出海平台。七是管理变革。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和国有资本控制力的前提下,建议鼓励主流媒体探索发展新路径,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在评价机制上,高质量、正能量、大流量“三量”并重,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在用人机制与薪酬激励上,打破“编制崇拜”和身份限制,让所有优秀人才都享有职业成功的荣誉与尊严。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台长 李鹏:重庆广电把系统性变革的着力点聚焦于平台重塑,整合卫视频道和影视生产体系,打造全新卫视,构建优质内容供给平台和大型活动执行平台,守正创新、奋勇争先,努力形成具有重庆广电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新型传媒集团。在系统性变革中,重庆广电始终坚持移动优先,牢固树立用户思维,深入实施“内容焕新、技术创新、产业革新”三大行动计划。坚持“内容焕新”,致力于成为移动互联传播格局下主流价值和优质视听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引领者;坚持“技术创新”,以先进技术为驱动,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内容生产,构建广电“数字生态圈”;坚持“产业革新”,聚焦主责主业,拓展新赛道、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的产业链,并确立了以全媒体传播为主要考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工作室、揭榜挂帅、项目制,实施全媒体人才成长计划和新型主持人孵化行动。无论平台、载体、传播方式怎么变,主流媒体聚焦主责主业的主阵地、主力军属性不会变,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神圣使命永远不会变,主流媒体将顺势而为、坚定前行,始终坚信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江苏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社长 周劲: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与央媒省媒系统性变革一路高歌相比,市县主流媒体是小而美的画卷,作为基层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对系统性变革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盐阜大众报推进的是“三三制”组织架构,即纵向扁平、横向网状的上、中、下三层结构;前台分立、中台联结、后台统合的三台层级;内容、技术、运营三员合一的团队组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围绕“技术中台+数据中台”进行了上下游组织延伸,形成双轮驱动的组织体系,绘制了一张针对单一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数智大厦建设图”。系统性变革的顶层设计,是盐阜大众报系统性变革“六边形模式”中的一边。六条边形成“边边支撑、环环相扣、系统联动”的稳定平衡生态,从而打通了末梢神经,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畅一公里”,谱写了市县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时代新篇。

微博首席执行官 王高飞:近年来,微博进一步优化算法逻辑,强化媒体在推荐流、关注流等信息流场景的曝光覆盖占比,推动权威声音持续流通,以优质流量带动用户互动和关注。2024年,共建机制推行后,微博将平台的产品标签体系向合作主流媒体开放,以平台的资源反哺媒体内容传播。新机制运行后,媒体的原创内容竞争力显著提升,热搜前十的话题中媒体主持的话题环比上涨了104%,辟谣类报道上升了137%,让媒体获得大流量的同时,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得到充分提升。微博通过分析日益明显的“去中心化”信息消费的新趋势,研究多元心智图谱下精细的内容消费口味新变化,期待以深度“共建”模式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新机制。

中国日报社记者、起底工作室主持人 徐潘依如:系统性变革不仅是设备的更新换代,更是思想的觉醒和战略的自信,起底工作室用三个“变革”勾勒突围之路。第一个变革,是叙事方式的转变。从“宏大叙事”走向“情感共振”,报道要有温度,传播才能有回响。要先赢得五秒钟的驻足,才有可能赢得五分钟的沉思。第二个变革,是传播渠道的重构。以前主流媒体拼的是发行量和频道覆盖,现在更在意的是点赞率、完播率和算法推荐。传播不再是“发出去”,而是“能不能被刷到、被看完、被共鸣”。第三个变革,是技术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今天,媒体站在AI与人文、现实与虚拟、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用的是新技术,说的是新语言,传的是好故事,守的是正能量。

(本期微观点摘自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嘉宾发言)

【编辑:杭丽坤】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