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打造主流媒体新生态
作者 侯月
发表于 2025年7月

近年来,AI赋能国际传播已成为引领国际传播的新范式,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新突破。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想达成这一目标诉求,就必须与时俱进,抓住“ AI+ 国际传播”的时代机遇,加强创新实践,积极寻求常态化、长效化的生成路径。2023年,中国日报正式完成了技术中心技术评估和可行性验证工作,随后第一时间启动“ AI+ 应用”“ AI+ AI”等新模式,分阶段推进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下沉应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经验系统化、应用场景化的“ AI+ 国际传播”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范式引领性,对国内其他主流媒体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聚焦大模型,升级国际传播生产链条

在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中,AI赋能不仅可以增强内容丰富性,而且能够深层优化内容生产流程,有利于实现高效传播。随着算法模型的持续迭代,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大模型,升级国际传播生产链条,也成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创新实践的关键。

2024年,中国日报与腾讯合作推出了国际传播智能体平台,该平台依托腾讯云强大的技术优势,以及中国日报长达40多年的专业语料积累、丰富业务经验,打造了专业的数据集,通过大模型训练形成国际传播专属底座,最终衍生出专业知识库、增强检索生成、智媒体开发等数智化产品与服务,实现了国际传播全过程、全场景、全角色的智能化服务,同时生成了即时的、全面的决策支持体系。中国日报依托国际传播领域的数据优势、语料优势、规则优势等,借助国产大模型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传播专用模型,把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应用到国际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全过程,进一步丰富载体渠道,生成数据驱动国际新闻决策机制,真正意义上实现国际新闻智能生产,并利用国内全生态链优势全面升级国际传播生产链条。例如,在国际新闻编辑和内容审核领域,利用该平台可实现对新闻内容的自动化生成、审核和管理,自动撰写英文及其他语种的新闻稿件,不仅能够降低传统国际新闻编写成本,而且能够确保报道内容“第二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避免了出现语言隔阂。另外,中国日报社还推出了全球首个聚焦中华文化英文知识库“ChineseCulturepedia”,主张以“解码文化基因,沟通世界文明”为使命,以全球的渠道机制进行文化传播,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渗透性、精准性。目前,该知识库以中国日报全媒体平台为依托,在数智化技术赋能下,全面梳理内部所有英文报道资源,特别是近年来较为新颖的融媒体资源,最后将其绘制为可视的、可交互的数字图谱,深入挖掘并呈现了中华文明与文化精髓,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性。

二、经验系统化,提高AI应用流程化水平

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实践知识。这些经验不仅为媒体机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还成为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依托。然而,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经验系统化地整合和建构,进一步将其转化为一种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机制,一直是主流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代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并成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创新实践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日报非常重视智能应用的经验系统化转化,并借此打造标准化预设指令平台,进而为国际传播制播活动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智能化服务。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