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文旅演艺产业新业态研究
作者 申林 马钰鞍
发表于 2025年7月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重组创新的现象和过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共建,助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旅融合的目的是创造更具吸引力和可持续性的旅游体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沉浸式文旅迅速兴起,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风口。2021年文旅部印发《“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等相结合。”同年9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知》中指出“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体验新场景”“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交互体验等新型业态”。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媒介与载体,结合中华文化推出优质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以及满足大众感官与精神体验是对相关技术以及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新体验:虚拟技术赋能感官共振再沉浸

随着文旅融合的逐渐发展和深入,文化旅游成为伴随体验型经济而打造的全新旅游方式,在虚拟技术赋能下,沉浸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是当下重要的文化旅游形态之一。数字媒介生态是一种融合与杂交的生态模式,数字场域和虚拟环境正逐渐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占据主流,美国学者马克·汉森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混合现实”(MixedReality)。沉浸式文旅演艺就是在虚拟技术打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叠加的双重空间中,给予大众感知层面的沉浸体验。

虚拟技术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搭建双生情景,营造空间叙事新业态。沉浸式交互空间是以数字技术与人机交互媒介系统为契机,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显示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等基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数字化影像,配合5G技术、网络摇载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媒介的加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主题下不同场景,突破物理空间边界,打造“场景一筑境”二元情景范式的双生沉浸模态。

虚拟技术通过交互设计赋权大众在混合空间中参与式互动,产生身份的认同,多形态整合形成感官共振,增强沉浸感。游客的行为会影响虚拟环境的变化,参与式创作增强了游客对虚拟体验的投入程度。虚拟技术能够以高度精准的方式模拟多种感官体验,如逼真的视觉、立体声音频、触觉反馈、身体动势交互等,通过整合信息,使游客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而增强沉浸感。同时,情感共鸣是游客投入和沉浸的心理基础。通过创造生动的情节、逼真的角色和真实贴合的场景,游客能够与虚拟世界内容产生情感联系,引发游客共情、共感,进一步加深感官与心理的双沉浸。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以虚拟技术为主导的沉浸式体验对大众感官的刺激,以及主体感知调动所引发的强烈沉浸感是以往传统旅行体验所不能比拟的,虚拟技术在丰富了文旅演艺形式的同时,增强了大众感官再沉浸的体验品质。

二、新活力:“沉浸 + ”模式产业矩阵再呈现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消费模式的迭代,面对市场的需求,虚实结合、线上旅游、夜游演艺、网络直播等新型旅游方式兴起,突破线下和线上的景观距离,重构实在与虚拟空间结合的景观场域,提供了近距离、多视角、多感官、个性化、创意化、娱乐化旅游的参与方式和审美特征。旅游的参与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衍当地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不论是日行还是夜游,都能做到全功能完善,生活化、体验化旅游回归本真,空间再度下沉,过渡到从实景到幻境、从环境到情境、从游览到体验的空间化游览方式。例如,篁岭古村落的“奇幻森林”夜游项目,基于“水口林”的山水自然风光,以当地民俗特色与地域文化传统为依托,利用裸眼3D技术、全息影像技术以及灯光媒体装置,营造奇幻森林的视觉空间,为景区游客个性化定制了一场光怪陆离、震撼人心的光影秀。“沉浸 + 空间”文化旅游演艺产业模式实现了新旧媒介形态的统一,既包括了虚拟互联网的生出“沉浸 + 空间”“沉浸 + 装置”“沉浸 + 平台”“沉浸 + 文化”等丰富的形态,催生边界融合,“沉浸 + ”模式产业矩阵不断创新,促进了文化旅游演艺产业新业态的呈现。

1.场景叠加与景区延伸的空间下沉。在现实世界中,不乏大众对真实空间的直接体悟,而虚拟技术的运用从本质上改变了布展化、直叙化的物质真实感,空间被媒介化,虚拟技术将数字媒介属性融入现实空间景观之中,使大众由以往静观默察的被动状态转变为参与体验的动态形式,在虚拟技术营造的沉浸式传播场域下,人本身成为一种媒介,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打破,身体与技术、感官与媒介的交互将恒久持续。被媒介化后的空间在信息内容和传播层面承载大众的情感空间和审美空间,形成可视化、可感化、沉浸式的传播场域。空间作为信息载体与传播介质,是沉浸式文化旅游中常见的必备环境和要素之一。

虚拟空间叠加真实空间实现了对传统展示的赋能,聚力空间下沉,增强媒介交互性,获得沉浸感知体验。原有建筑空间或传统二维平面的展出形式被翻新,兼容了虚拟技术营造的虚拟空间,打破时空界限,数字媒介嵌入周遭环境,形成了广泛传播。大众对所接收的信息形成奇观体验,影响主体认知。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